健康養身★破解肝病五大迷思 你「肝」知?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肝病號稱台灣國病,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肝病,平均每40分鐘就有1人因此病死亡,顯見肝病防治的重要性。俗話說知己知彼、就能百戰百勝,以下幾種常見的肝病迷思,你,對了幾條?

迷思一:和B、C型肝炎帶原者共飲共食,會因此感染?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醫師解釋,B、C型肝炎只會經由血液和體液傳染,並不會透過唾液傳染,因此,和B、C型肝炎帶原者接吻、用餐,並不會因此罹病;但若和B、C型肝炎帶原者發生性行為、又沒戴保險套的話,就有可能因此感染。

迷思二:身體沒有不舒服,所以不需要檢查肝臟?

粘曉菁醫師表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因此〈肝〉生病了,也不會有任何症狀!所以,就算覺得自己很健康、沒有不舒服,也可能早已罹患肝病而不自知。

迷思三:只要抽血驗GOP、GTP肝功能指數,就可以知道肝臟是否健康?

粘曉菁醫師強調,要檢測肝臟健康,光靠肝功能指數是不夠的!因為GOP、GTP只能顯示肝臟是否發炎。建議民眾,除了檢測肝功能指數以外,也應做胎兒蛋白指數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準確判斷肝臟健康。

迷思四:只要不感染B、C型肝炎病毒就不會得肝病?

粘曉菁醫師指出,除了病毒感染,過量飲酒、亂服藥物、體重過重,容易造成肝臟慢性發炎、肝硬化、脂肪肝,甚至是肝癌!

迷思五:熬夜會爆肝?!

粘曉菁醫師說明,目前醫學上,並沒有證據顯示熬夜會影響肝功能,但對肝炎帶原者與肝硬化患者來說,充足休息、避免熬夜,絕對是保肝的不二法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99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75歲的老翁,近兩三個月來發現,他的雙腳足底陸續冒出許多不痛不癢的棕黑色斑塊,起初以為是香港腳,自行去藥房買藥膏來擦,不僅不見效,還愈冒愈多,老翁因憂心腳底會產生病變,趕緊前往皮膚科求診。經皮膚切片檢查,所幸僅是色素沉澱增多,而非產生黑色素細胞癌的變化,目前仍在定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要活就要動,即使是失智症病人也不例外!為鼓勵失智症病人走出去,不要關在家中,台灣失智症協會特別呼籲政府能獎勵失智友善旅遊,除了改善遊覽車無障礙設施,推廣失智友善旅館,並應於觀光景點設置獨立於男女廁外的無障礙廁所,讓失智症病人可以藉由友善旅遊,減緩退化,並紓解照顧者壓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去已有相關研究發現,中風病患接受中醫治療,能夠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內最新研究證實,中風後失智症病患接受中醫,可以減少使用急診及住院醫療次數。中風後失智 中醫研究治療方法義守大學醫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施純全,利用健保資料庫篩選2000至2008年間, 40歲以上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