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數屢創新高 台灣應該與病毒共存?公衛專家這樣說

確診數屢創新高 台灣應該與病毒共存?公衛專家這樣說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近來確診致病率低的Omicron人數連連攀升,這讓堅持病毒共存與認同應實施強制措施的兩派人士爭論不休。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副教授高志文表示,就像台灣一年的車禍死亡率遠高於世界先進國家,但未見政府與民眾有多少積極作為,也不可能因此封馬路、禁汽機車一般。全世界要回歸正常生活都必須經歷與病毒共存的陣痛期,且像是新加坡、韓國、香港今年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遠高於台灣幾10倍,他們依然選擇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開放模式,多數國家做得到,台灣當然可以。


施打疫苗僅降低重症率 真實世界無零風險


高志文特別針對可能性(possibiltiy ) 與機率性(probablity)的差異強調健康風險的觀念,他表示大家談論完整施打疫苗與未施打疫苗的感染重症死亡風險是談機率性,有施打疫苗者相對於未施打疫苗者發生重症機率很低,但這並不意味施打疫苗者就100%沒有重症甚至死亡的可能性,真實世界不存在零風險這回事。 因此,當有極少數年輕與施打疫苗者出現重症甚至死亡,稀少性個案必然成為新聞頭條,而其他數十萬例無症、輕症者絕不會成為新聞焦點。


高志文也舉例,就如同台灣民眾一年車禍死亡風險約過萬分之2(近3000人車禍死亡/2250萬人口),一年車禍傷害機率更超過1%(40萬人傷害/2250萬),這是相當不幸與可恥,且遠高於世界先進國家的車禍死亡率,長年來也未見台灣政府與民眾有多少積極作為,更不可能因此封馬路、禁機汽車。


疫情升溫促使民眾施打第三劑 各國走向病毒共存台灣也能行


對於近來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民眾相當恐慌,但高志文認為,台灣這波疫情最大的助益,是再次催出疫苗施打風潮, 原本施打意願普通的第3劑(1個月前不到50%),截至5月2日已超過60% ,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則更高達84.60%,再次證明台灣是有疫情,才能推高疫苗覆蓋率的人性。如按此接種速度,台灣可望在數月內推高完整疫苗覆蓋率達80%。在此情況下,台灣將以多快的速度與病毒共存,除了爭取時間說服高風險民眾完成施打疫苗外、推高第3劑,最終代價差異恐怕不大,且此代價也不至於高於每年交通意外傷亡。


針對與病毒共存模式,高志文表示,面對全世界包含台灣,回歸正常生活必須經歷與病毒共存的陣痛期,沒必要告訴民眾接下來絕無任何風險,但要知道情況是可管理且必需要接受的,沒有必要因為極少數案例實施強制性的措施。加上新加坡與韓國今年百萬人新冠死亡人數至今仍是台灣的10倍左右,香港甚至是台灣30多倍,這些國家依然堅毅的走向有效管理下與病毒共存的開放模式。而台灣的模式就是充分告知民眾正確資訊與機率風險,提供保護措施(如口罩、疫苗與藥物),大家實行自主風險管理,一起渡過這段陣痛期,多數國家做得到,台灣當然也可以。


確診數屢創新高 台灣應該與病毒共存?公衛專家這樣說

▲新加坡與韓國今年百萬人新冠死亡人數至今仍是台灣的10倍左右,香港甚至是台灣30多倍。(圖片來源/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SSE COVID-19 Data)


最後,高志文坦言,台灣民眾對各種風險忍受度低,導致政府對與病毒共存雖大方向確定卻相對謹慎保守,相關社會活動已出現自主性降温。他也呼籲政府不應再實施加強制性措施,否則只是延長這段必經的全球新冠大流行轉型陣痛長度,最終台灣因疫情所引起人口健康與社會經濟傷害代價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更多NOW健康報導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夜間視力模糊是藍光惹的禍? 眼科醫師揪破壞視力元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018年10月衛福部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送進行政院,相關生技產業都引頸期盼,希望能儘速在立法院3讀通過,台灣能開啟再生醫療時代,但該法在立法院無法獲得共識,上個會期結束未能3讀,衛福部食藥署已重新將修正法案再次送到行政院,希望能儘速提至立法院交付3讀。 食藥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期間,不能到遊樂園、不能參加大型活動,你和家裡的孩子,是否看電視、看電腦、玩手機的時間也變長了呢?無形中使得眼睛負擔越來越大。然而,依據國健署2017年統計,臺灣的小一學童已有20%患有近視,到了小六近視比例竟高達7成,這麼小就得到近視,長大之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1位年僅22歲的男性日前因為慢性咳嗽到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就診,經過影像檢查後,轉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就醫,經過醫師詳細問診之下,發現這位年輕男性的吸菸史已長達10年,菸量幾乎每天1包,持續乾咳了1個月但沒有痰、發燒或呼吸困難,但是有拉肚子,1個月內體重就減輕了2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這幾個心臟健康的關鍵數字你應該知道!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心臟科醫師Michael Blaha表示,下列關鍵指標可以簡單幫助你了解心臟的健康,而且這些數字會隨日常不斷變化,你的醫師不只希望知道你的血壓是高或低,更要知道確切數字。1每天走幾步Blaha表示,大量的運動有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