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也被譯為《刺胳針》)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根據數據顯示,因病毒出現精神疾病的患者中,焦慮症狀最常見,占總體的17%,憂鬱症占14%。另外,發生神經系統症狀的患者中,有7%的患者在重症監護期間中風,而在確診後6個月內,有2%的人被診斷出失智症。


研究人員表示,在同一個期間內,上述情形在 COVID-19確診患者中比在流感患者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更為常見,這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對於精神系統和腦部健康有特定的影響。研究合著者Paul Harrison博士指出,儘管大多數疾病的個體風險很小,但對整個人群和社會護理系統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在這項研究中,Harrison教授及其同事回顧了2020年1月20日之後確診,並在2020年12月13日未死亡的236,000名患者的電子健康記錄。將這些患者發生的14種神經和精神疾病比率,與患有流感的106,000多人和有呼吸道感染的236,000多人進行研究。


從數據發現,在確診COVID-19的6個月內,有34%的患者出現了神經性或精神健康障礙。除了焦慮和憂鬱之外,還有7%的精神疾病患者被診斷出藥物濫用,而5%的人有失眠的狀況。


雖然COVID-19確診者發生上述併發症的比例高達34%,但住院患者比例為38%,而在重症監護患者更高達46%。住院患者中有5%被診斷出失智,占總研究的2%。


在考慮到年齡、性別、種族和健康狀況等基本健康特徵後,確診COVID-19的患者,神經性和精神健康的風險比感染流感高出44%。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人體最大器官新發現 細胞間質占身體20%潛藏療癒密碼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拚台灣研發腸病毒醫苗上市!台灣每年夏天面臨腸病毒威脅,造成許多孩童感染,甚至失去寶貴性命。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積極開發腸病毒71型疫苗,發現病毒VP2蛋白抗原決定位是辨認疫苗有效的關鍵,目前已進入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劉家齊表示,透過V...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65歲黃先生為B型肝炎患者,年輕時拚事業,常需加班至半夜,還得跟客戶應酬拚酒,曾有兩次急性肝炎紀錄,每年健檢更顯示肝指數過高,長期追蹤發現肝臟出現單一顆2公分腫瘤且有逐漸變大跡象。接受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吳立偉醫師「肝腫瘤多針電燒微創手術」治療,至今兩年無復發。多針包圍是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攝護腺癌發現常為晚期,不僅奪走一條命、更帶來一個破碎的家庭;所幸,衛福部已核准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適應症,為「高風險非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免受化療不適、更能延長無轉移存活期逾3年,實為患者一大福音!化療不再是唯一選擇 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治療新福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寶寶沐浴保養產品這麼多,到底選哪種才安心?」寶寶肌膚缺乏完整皮脂膜屏障,較成人敏感脆弱,沐浴保養品的溫和抗敏非常重要。但你知道「抗敏」其實有專業「認證標章」嗎?小兒科阿包醫生(巫漢盟)特別傳授三招,讓你看懂抗敏認證!阿包醫生指出,美規抗敏認證機構以美國氣喘及過敏基金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