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也被譯為《刺胳針》)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根據數據顯示,因病毒出現精神疾病的患者中,焦慮症狀最常見,占總體的17%,憂鬱症占14%。另外,發生神經系統症狀的患者中,有7%的患者在重症監護期間中風,而在確診後6個月內,有2%的人被診斷出失智症。


研究人員表示,在同一個期間內,上述情形在 COVID-19確診患者中比在流感患者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更為常見,這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對於精神系統和腦部健康有特定的影響。研究合著者Paul Harrison博士指出,儘管大多數疾病的個體風險很小,但對整個人群和社會護理系統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在這項研究中,Harrison教授及其同事回顧了2020年1月20日之後確診,並在2020年12月13日未死亡的236,000名患者的電子健康記錄。將這些患者發生的14種神經和精神疾病比率,與患有流感的106,000多人和有呼吸道感染的236,000多人進行研究。


從數據發現,在確診COVID-19的6個月內,有34%的患者出現了神經性或精神健康障礙。除了焦慮和憂鬱之外,還有7%的精神疾病患者被診斷出藥物濫用,而5%的人有失眠的狀況。


雖然COVID-19確診者發生上述併發症的比例高達34%,但住院患者比例為38%,而在重症監護患者更高達46%。住院患者中有5%被診斷出失智,占總研究的2%。


在考慮到年齡、性別、種族和健康狀況等基本健康特徵後,確診COVID-19的患者,神經性和精神健康的風險比感染流感高出44%。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人體最大器官新發現 細胞間質占身體20%潛藏療癒密碼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女性在職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出差已經變成現代都市女性的家常便飯,但是忙碌的空中飛人,尤其是女性,會因為地域環境、氣候的變化,以及身體的適應發生變化而使肌膚變得十分乾燥疲憊,痘痘產生,黑頭粉刺的增多等。今天分享給大家忙碌中的護膚方法,再忙出差的再多,皮膚也能晶瑩剔透的方法吧! 1、補水滋潤最重要 ...

閱讀詳情 »

開放瘦肉精美牛成了勢在必行的舉動?要如何兼顧台美經貿利益、國際競爭力與國民健康的情況,對於政府來說無非是一項重大的考驗和應該持續努力做的事,畢竟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及國民健康沒有一者能被犧牲,不過民眾對於美牛議題和與之相對應的國家經貿利益有何看法?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http://www...

閱讀詳情 »

每天只需花上幾分鐘,讓你輕鬆消除肩頸不適症狀。 第一式:頸部旋轉式減壓功效:1.拉伸頸部肌肉群,加速頸部血液迴圈,緩解脖子僵硬和疼痛等不適感。2.活化肩頸部神經,對預防和輔助治療肩周炎和偏頭痛有幫助。 第二式:花環式減壓功效:1.通過多次折疊身體、拉伸背部的動作,讓頸部肌肉也得到了鍛煉,舒緩頸部疲勞...

閱讀詳情 »

【12個信號告訴你該喝水了】 1、無端感到疲倦人體製造能量的過程不能離開水分。水是調節礦物質離子泵滲透平衡的中央控制器。能量就是在水運轉這個泵,把鉀元素送入細胞內部,把鈉元素送出細胞外部的過程中產生。當水啟動泵蛋白時,鈉元素和鉀元素會附到泵蛋白上,起到“發電機磁石”的作用。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