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也被譯為《刺胳針》)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根據數據顯示,因病毒出現精神疾病的患者中,焦慮症狀最常見,占總體的17%,憂鬱症占14%。另外,發生神經系統症狀的患者中,有7%的患者在重症監護期間中風,而在確診後6個月內,有2%的人被診斷出失智症。


研究人員表示,在同一個期間內,上述情形在 COVID-19確診患者中比在流感患者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更為常見,這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對於精神系統和腦部健康有特定的影響。研究合著者Paul Harrison博士指出,儘管大多數疾病的個體風險很小,但對整個人群和社會護理系統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在這項研究中,Harrison教授及其同事回顧了2020年1月20日之後確診,並在2020年12月13日未死亡的236,000名患者的電子健康記錄。將這些患者發生的14種神經和精神疾病比率,與患有流感的106,000多人和有呼吸道感染的236,000多人進行研究。


從數據發現,在確診COVID-19的6個月內,有34%的患者出現了神經性或精神健康障礙。除了焦慮和憂鬱之外,還有7%的精神疾病患者被診斷出藥物濫用,而5%的人有失眠的狀況。


雖然COVID-19確診者發生上述併發症的比例高達34%,但住院患者比例為38%,而在重症監護患者更高達46%。住院患者中有5%被診斷出失智,占總研究的2%。


在考慮到年齡、性別、種族和健康狀況等基本健康特徵後,確診COVID-19的患者,神經性和精神健康的風險比感染流感高出44%。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人體最大器官新發現 細胞間質占身體20%潛藏療癒密碼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1、噴頭 有研究表明,每3個噴頭中就有1個被分枝桿菌污染,它能滲入肺部,引起疲憊、虛弱和氣短。最好的方法是減少淋浴,多泡澡,每週還應用硬毛刷清洗噴頭。 2、浴簾 潮濕的浴簾也是細菌滋生的溫床。每周用洗衣機清洗一次,多放些洗衣液,最好用熱水,之後徹底曬乾。或者每次用後展開,減少濕潤度。 3、牙刷 在...

閱讀詳情 »

1、蛋白質缺乏怕冷,肌肉鬆弛,胸部下垂,孕婦水腫,易長皺紋,影響發育,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疲勞,生殖能力降低,貧血,易衰老,掉頭髮,指甲分叉、斷裂,傷口不易癒合。     2、B族維生素缺乏 反應遲鈍,兩眼無神、發癢,眼血絲,記憶力衰弱,無名火,煩燥,食慾不振,嘴破,口角炎,口臭...

閱讀詳情 »

豆漿極富營養和保健價值,富含蛋白質和鈣、磷、鐵、鋅等幾十種礦物質以及維他命A、維他命B等多種維生素,但又因豆漿中含有植物性雌激素,如果攝入過多,就有可能導致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升高。      一名中年婦女花媽(化名),由於更年期症狀太擾人,因此大量補充雌激素保健食品,不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