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社區感染vs.社區傳播 陳建仁教你認識

社區感染vs.社區傳播 陳建仁教你認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社區感染」和「社區傳播」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第19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無出國旅遊史,究竟是不是社區感染?本身為公衛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臉書發文表示,該案例是「白牌車」司機,懷疑是載過3名中港澳台商感染,這名司機病例可算是「社區感染」(locally infected/transmitted),而他的感染來源正在追查中。

白牌車司機社區感染 回溯性檢驗發現

陳建仁表示,台灣看到日本的類似案例,自2/12起,只要是全國各醫療院所通報的疑似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但卻是流感篩檢陰性者,全部都要再檢驗武漢肺炎病毒,總共檢驗113件檢體,第19號病例是唯一武漢肺炎病毒被驗出陽性者。

確診之後,防疫人員立即追蹤其密切接觸者,在79名密切接觸者當中,目前已經完成73人採檢,其中60人檢驗是陰性,一名陽性(第20號病例)即是第19例的親屬。他認為,「幸好現在的檢驗能量逐步擴大,能夠回溯加驗檢體,才有機會發現兩位新確定病例!」

社區傳播4特徵 台灣未進入社區傳播

陳建仁也提到,陳時中部長記者會時對此說明,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的特性是:「在社區中走動都會被感染」。它具有四個徵兆:

(1)確診病例無法找到傳染來源;

(2)本地感染個案數已遠超過境外移入感染個案數;

(3)已經出現持續性的傳播鏈;

(4)有廣泛發生的群聚感染事件。

陳建仁指出,目前疫情中心正在檢視第一徵兆,積極調查第19號病例的傳染來源;至於其他三個徵兆,在臺灣都不存在。也就是說,臺灣並未進入「社區傳播」的狀況,ㄧ般民眾從社區得到感染的風險很低,防疫等級不必升級。

陳建仁呼籲持續全民防疫,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少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有病一定要在家休養和戴口罩。

【延伸閱讀】

病毒OUT如何提升免疫力? 醫:掌握良好睡眠是關鍵!

關節莫名腫痛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1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不論是養肌、減脂,雞胸肉一向是健身、減肥族,補充優質蛋白質的必備食材之一。但提到雞胸肉料理,相信多數人往往會對其有「吃起來很柴、很乾、很硬」的印象。韓瘦身料理達人表示,其實想要煮出軟嫩可口的雞胸肉並不難,只要謹記幾個烹調小技巧,就能輕鬆達成! 雞胸肉高蛋白、低卡路里 吃對能提高代謝、防止肌肉流失 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天氣忽冷忽熱氣溫變化大,除了要當心別中風之外,一旦不幸中風,專家提醒,生命徵象穩定後儘早開始復健治療,把握這原則,不僅可以避免臥床,且有高達7到8成的人可以恢復行走能力,回到原來生活,不讓中風拖垮一家人。中風後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 恢復能力最快56歲的陳先生半年前因突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如果前胸到後背出突然發生撕裂感受的劇烈疼痛,不一定是肌肉痛!醫師指出,這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特別提醒三高病人應該留心注意。主動脈剝離恐器官壞死 致死率極高主動脈是身體最大動脈,將心臟血液送往全身,若發生主動脈剝離,血管內壁剝落,血液流入剝落處,影響全身血液供應,最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民眾準備利用 228 連續假期出國放鬆旅遊,疾病管制署昨(26)日提醒,若有國際旅遊規劃者務必留意國際間疾病傳染情形,加強防治;計劃至東南亞國家旅遊者更需小心,由於今年適逢暖冬,麻疹及登革熱疫情傳染情形更劇,務必落實勤洗手、戴口罩之基礎防治,若有相關症狀也要主動就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