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社區流行警戒線:單週20例本土 公衛教授:台灣越界3次都守住

社區流行警戒線:單週20例本土 公衛教授:台灣越界3次都守住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社區流行的警戒線是每週20例本土案例。」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12日表示,台灣有3次超出警戒線,第一波是白牌車司機的群聚感染,第二波是院內感染,最後一波是中研院群聚感染,都沒有演變成社區流行,顯示台灣防疫得宜,清明節連假應也能守成。

新冠肺炎世界大流行 台灣傳播風險仍低

陳秀熙在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研討會表示,新冠肺炎短短4個月,達180萬確診、10萬人死亡,致死率6%,持續攀升中,是百年來一場世界大流行。

世界大流行下,台灣境外移入大增,又造成家戶感染和院內感染,第一波來自中港澳,第二波來次歐美,不過台灣境外阻絕,後續隔離、部分檢疫,以及減害措施得宜,包含停課、減少大型集會,落實口罩、洗手、擴大社交距離等「防疫文明」。本土個案相對他國較少,傳播風險是較低的國家。

社區流行警戒線:單週20例本土

依據公衛數據,陳秀熙強調,台灣社區流行的警戒線是每週20例本土案例。過去3次越界都成功守住,在沒有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已採社區防疫監測的提前部署。

教授提醒,從各國經驗,台灣小心不要產生群聚感染,若有可透過疫情調查來控制零星個案,包含宗教場所、運動中心、pub、演唱會、長照機構等重點地區。

如果台灣守不住,必須提前部屬,執行範圍夠大的封鎖控制,如果封鎖不住,發生兩個區域以上的社區流行,則執行軟性封城,如義大利。不過,教授說,「封鎖、封城,仍只是買時間,無法結束疫情,仍要依靠疫苗。」

降低死亡率 急性呼吸窘迫比率為關鍵

進一步分析疫情,新冠肺炎死亡率在各國都不同,陳秀熙說明,新冠肺炎患者有3種情況:「輕微呼吸道症狀」、「非致命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的死亡率很高,因此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的比率是重要的關鍵。

在義大利,醫療資源無法負荷,急性呼吸窘迫比率偏高,死亡率因此升高。台灣雖然感染率、致死率低,仍希望病人不要變成急性呼吸窘迫。

台灣未來挑戰 公衛教授點名快篩

針對台灣未來挑戰,陳秀熙提到,除圍堵感染,降低死亡率外,發展快篩很重要,又分成抗體和病毒核酸快篩。偵測代表感染過有抗體,和剛感染的抗體,可以評估何時解除社交隔離措施,且曾被感染有抗體的人,可以回去工作,也能保護沒被感染的人。另一種快篩是快速RT-PCR檢驗,偵測疑似感染者,也可調查易感族群,施行個人化治療。

至於境外移入是否全面篩檢?陳秀熙認為,目前是有症狀篩檢,無症狀居家管理,但仍還是有人趴趴走,目前境外已經很少,建議可以全面核酸檢測。

【延伸閱讀】

男子輕忽心房顫動險釀中風 醫:矯正心律要趁早

關節腫痛無法穿衣 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

擔心「植體周圍炎」! 植體選擇有學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24歲男性,平時沒有任何高血壓、高血脂等狀況,但某次聚餐完後開車,卻突然癲癇,且意識模糊,經緊急就醫後,醫師發現患者昏迷指數不但達6,且伴隨出血腦中風等現象,經手術治療後,目前仍積極復健中。傳統經驗,腦中風多屬於老年人疾病,但其實隨著工作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臨床上,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炸薯條、珍珠奶茶,是許多小孩喜歡的下午茶點心之一,不過,高油、高糖的食物,多吃容易發胖,更影響發育及學習力,甚至是日後生病的惡因。營養師建議,可將炸薯條改變烹調方式,製作成洋芋泥,而珍珠奶茶可由鮮奶替換,讓點心也能吃的健康無負擔。學齡兒童往往下課就肚子餓,回家途中常會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為國人罹癌的首位,且每年新增病例約一萬四千人,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名,因民眾防癌意識提升,家族紛紛揪團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就有兩個家族成員接受篩檢,結果出現五分之三及七分之三的成員,分別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發現瘜肉,有惡性也有良性。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大腸直...

閱讀詳情 »

  近日,中國首席健康專家,74歲的萬承奎教授做客央視《人物周刊》,向全國電視觀眾講述了他的健康、長壽、幸福"秘方"。 1.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萬承奎教授說,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個人的健康和壽命15%決定於遺傳,10%決定於社會因素,8%決定於醫療條件,7%決定於氣候影響,6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