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神經也發炎?手腳麻木無力… CIDP久病不治恐失能

神經也發炎?手腳麻木無力 hellip; CIDP久病不治恐失能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傷口發炎很常見,但你聽過神經發炎嗎?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是一種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髓鞘而發炎,影響運動及感覺神經的疾病,沒妥善治療,3成患者將需要依賴輪椅行動。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柏豪表示,CIDP病程通常長達2個月以上,還會反覆復發,患者通常因手腳無力、或四肢末端開始有向上發麻的情況、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診才發現。

GBS四週達無力高峰 痊癒後不復發

另外,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又稱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是因為患者感染細菌或病毒後,誘發免疫反應攻擊神經髓鞘而引起,症狀與CIDP相同,但患者會在1至4週內達到無力高峰,痊癒後不會再復發。

黃柏豪醫師說,這兩種疾病都可透過免疫球蛋白治療,調節身體免疫功能,加速恢復,也能減少患者使用呼吸器的時間。除了免疫球蛋白外,也可以使用血漿置換,就像洗腎的方式一樣把身體內不好的抗體分離後再輸回體內,達到療效。

CIDP免疫球蛋白治療 復發次數降5成

黃醫師分享,曾有一名53歲的孫先生,因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到神經內科就診,才發現同時有CIDP,僅以類固醇藥物治療,無奈卻有腸胃出血的嚴重副作用而需住院輸血,後來健保納保後改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才擺脫副作用,穩定病情。

「通常CIDP的長期維持性治療,是希望使用免疫球蛋白來盡量減少復發的次數。」黃醫師指出,免疫球蛋白治療約能減少患者約5成的復發次數,也能減少病人累積產生的神經學症狀及缺損。建議每三週至1個月打一次,注射時間約1至2天。

CIDP及GBS需要經神經傳導、抽血等檢查,經醫師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綜合判斷才能確診,在台灣仍屬罕見疾病,呼籲民眾有所警惕,早期發現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傷口發炎很常見,但你聽過神經發炎嗎?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是一種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髓鞘而發炎,影響運動及感覺神經的疾病,沒妥善治療,3成患者將需要依賴輪椅行動。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柏豪表示,CIDP病程通常長達2個月以上,還會反覆復發,患者通常因手腳無力、或四肢末端開始有向上發麻的情況、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診才發現。

GBS四週達無力高峰 痊癒後不復發

另外,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又稱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是因為患者感染細菌或病毒後,誘發免疫反應攻擊神經髓鞘而引起,症狀與CIDP相同,但患者會在1至4週內達到無力高峰,痊癒後不會再復發。

黃柏豪醫師說,這兩種疾病都可透過免疫球蛋白治療,調節身體免疫功能,加速恢復,也能減少患者使用呼吸器的時間。除了免疫球蛋白外,也可以使用血漿置換,就像洗腎的方式一樣把身體內不好的抗體分離後再輸回體內,達到療效。

CIDP免疫球蛋白治療 復發次數降5成

黃醫師分享,曾有一名53歲的孫先生,因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到神經內科就診,才發現同時有CIDP,僅以類固醇藥物治療,無奈卻有腸胃出血的嚴重副作用而需住院輸血,後來健保納保後改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才擺脫副作用,穩定病情。

「通常CIDP的長期維持性治療,是希望使用免疫球蛋白來盡量減少復發的次數。」黃醫師指出,免疫球蛋白治療約能減少患者約5成的復發次數,也能減少病人累積產生的神經學症狀及缺損。建議每三週至1個月打一次,注射時間約1至2天。

CIDP及GBS需要經神經傳導、抽血等檢查,經醫師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綜合判斷才能確診,在台灣仍屬罕見疾病,呼籲民眾有所警惕,早期發現治療。

【延伸閱讀】

找回知覺! CIDP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復健運動助復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國內夾娃娃機熱潮方興未艾,近日高雄市衛生局接獲檢舉,指稱有店家為增加買氣,在夾娃娃機內放置「中藥肚臍貼」的中藥藥品供人夾取,以及陳列來路不明化妝品販售,因涉嫌製造或販賣偽、禁藥,依藥事法最重可處7年或10年徒刑。 夾娃娃機內放置「中藥肚臍貼」的中藥藥品供人夾取。(圖片提供/高雄市衛生局) 高雄市衛生...

閱讀詳情 »

類風濕性關節炎(RA)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據統計,國內約有10萬人正飽受其困擾,其中30至50歲女性佔大多數。臨床發現,有不少患者,常因手部突然施力,或過度用力,造成手部肌腱斷裂或關節變形,民眾千萬不可輕忽 。 周博志醫師(左)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據統計,國內約有10萬人正飽受其困擾...

閱讀詳情 »

明明沒吃很多東西,肚子卻老覺得脹氣、「胃嘟嘟」好難受?讓人難以克制在辦公室、公共場合裡,打嗝、放屁的慾望;平時輕拍肚皮,甚至還會出現彷彿打鼓般的聲響?小心可能是胃腸脹氣惹禍!中醫師表示,想要改善「一肚子氣」的困擾,除了飲食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外,依照體質自製加味薄荷茶、薑茶飲用,也是不錯的保養選擇。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孩子走路偶爾跌倒看來很正常,然而4歲的張小弟卻常常跌倒,不管平路或山路,兩步就會跌倒。媽媽還覺得奇怪,孩子不像其他小孩喜歡玩一些需要平衡或攀爬的遊戲,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原來兒子有「扁平足」現象。扁平足成因多 先天遺傳、太早學走路都可能張媽媽表示,在兒子2歲時就發現他走路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