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冬乾癬易復發 中醫治療又分血虛與血熱

秋冬乾癬易復發 中醫治療又分血虛與血熱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時序入秋,中醫稱之為秋燥,有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此時,乾癬因子也蠢蠢欲動。乾癬又稱為牛皮癬,因為患者常會在皮膚產生白色銀屑,也被稱為銀屑病,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庫統計,每年乾癬就診人數約為8萬人,秋冬時節若加上不良生活習慣,不僅容易痼疾復發,對於初次罹病患者也極易被誘發。

 

中醫師黃慶雲表示,乾癬的成因除了遺傳性之外,若後天生活習慣不佳,如熬夜、飲酒、好吃炸物等,長期累積惡習,待免疫力一下降,乾癬症狀很快就會發作。不過,雖然罹患乾癬外貌看起來不雅觀,卻不具傳染性。

 

初次罹患乾癬時,最常見從頭皮開始發作,頭皮乾燥後會出現頭皮屑,會有搔癢感讓人忍不住想抓,皮屑就會益加增生,之後再發作在臉部、身體,嚴重者甚至抓破流血。有時不明顯的乾癬常被誤認為其他皮膚病,如頭皮的乾癬可能被誤為脂漏型皮膚炎、指甲的乾癬也可能被誤為是灰指甲。黃慶雲醫師指出,乾癬種類包括點滴型、錢幣型、地圖狀或是混合狀,多數乾癬患者會癢,若搔癢嚴重,晚上睡眠品質不佳,病情更容易加重。

 

黃慶雲醫師收治1名居住苗栗年約75歲的女性,沒有家族病史,生活習慣正常、沒有飲酒,乾癬發病1年多,來看診時主述發病前因為老公生病住院,每天都在醫院照顧,過於勞累、壓力大,加上夜晚無法睡好覺,皮膚開始出現乾燥現象。最初頭皮出現發癢感覺,接下來身體也出現分散型紅疹,但頭皮搔癢嚴重,甚至抓到破皮流血,皮膚科開了類固醇控制症狀,但治標不治本,又不能長期服用,無法獲得徹底改善,才決定尋求中醫調理治療。

 

中醫治療乾癬依照症狀不同,分為血熱及血虛2種。血熱主要是處於乾癬發作、新陳代謝失調階段,症狀為紅斑、搔癢、點狀出血,且合併口乾、便秘、尿色深等,女性易發作在經期前;血虛型則指乾癬隱藏於皮下,表皮厚且乾燥。中醫療法主要以內服金粟蘭、辣椒素、丹參、苦參、紫草、白花蛇舌草,改善循環,活血化瘀增加血流及抑制表皮增生作用,達到驅風、潤燥和止癢的效果,再搭配外用藥水、藥膏,由內達外標本兼顧,溫和不傷身體。前述病患治療1個多月症狀已大幅減輕,持續3個月就能徹底恢復。

 

黃慶雲醫師提醒,乾癬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期間,酒精類、燥熱的油炸物、薑母鴨和羊肉爐等皆為禁忌;洗澡時避用沐浴乳和肥皂,以清水洗淨即可,並須注意不應太勞累,才能加快復原速度,即便乾癬症狀復原後,食補、燥熱食物仍應有所節制。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來源:醫美時尚​No.131)文/江皇樺現今醫美技術發達,越來越多人會嘗試醫美療程讓自己變漂亮,因為效果不僅好又比一般保養還持久,但微整針劑有許多種,價格差距也很大,若不慎選,可能會造成毀容!台北一位小姐,透過朋友找到便宜的微整針劑,結果到診所施打後,卻出現臉部紅腫,後來與代理商反映,拿去化驗才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國立中興大學與童綜合醫院日前簽署學術交流合作,雙方未來將針對學術合作、教師合聘或借調、研究發展、圖書與資訊、智慧財產權等五方面,展開交流合作。興大臨床醫學名列國際ESI機構排名全球前1%興大校長薛富盛指出,興大創校迄今99年,為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第三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孩子的飲食真的要多注意,以免健康吃出問題!癌症關懷基金會日前針對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4大都會區,進行「學童家庭飲食習慣問卷」調查,總共分析3萬164份問卷;結果發現,高達9成學童喝含糖飲料、吃零食、吃油炸食物,超過8成常吃加工肉品。台北市學童過瘦 高雄市肥胖比例高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牛奶富含高鈣,人人都知道喝牛奶可以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症,但是有一種人例外。醫師提醒,罹患乳糖不耐症的人,無法透過喝牛奶補鈣;反而牛奶喝得越多,各種營養素流失越加嚴重,建議可以選擇優酪乳、優格,或是多攝取豆干、深綠色蔬菜。7成國人 患有乳糖不耐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