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冬乾癬易復發 中醫治療又分血虛與血熱

秋冬乾癬易復發 中醫治療又分血虛與血熱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時序入秋,中醫稱之為秋燥,有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此時,乾癬因子也蠢蠢欲動。乾癬又稱為牛皮癬,因為患者常會在皮膚產生白色銀屑,也被稱為銀屑病,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庫統計,每年乾癬就診人數約為8萬人,秋冬時節若加上不良生活習慣,不僅容易痼疾復發,對於初次罹病患者也極易被誘發。

 

中醫師黃慶雲表示,乾癬的成因除了遺傳性之外,若後天生活習慣不佳,如熬夜、飲酒、好吃炸物等,長期累積惡習,待免疫力一下降,乾癬症狀很快就會發作。不過,雖然罹患乾癬外貌看起來不雅觀,卻不具傳染性。

 

初次罹患乾癬時,最常見從頭皮開始發作,頭皮乾燥後會出現頭皮屑,會有搔癢感讓人忍不住想抓,皮屑就會益加增生,之後再發作在臉部、身體,嚴重者甚至抓破流血。有時不明顯的乾癬常被誤認為其他皮膚病,如頭皮的乾癬可能被誤為脂漏型皮膚炎、指甲的乾癬也可能被誤為是灰指甲。黃慶雲醫師指出,乾癬種類包括點滴型、錢幣型、地圖狀或是混合狀,多數乾癬患者會癢,若搔癢嚴重,晚上睡眠品質不佳,病情更容易加重。

 

黃慶雲醫師收治1名居住苗栗年約75歲的女性,沒有家族病史,生活習慣正常、沒有飲酒,乾癬發病1年多,來看診時主述發病前因為老公生病住院,每天都在醫院照顧,過於勞累、壓力大,加上夜晚無法睡好覺,皮膚開始出現乾燥現象。最初頭皮出現發癢感覺,接下來身體也出現分散型紅疹,但頭皮搔癢嚴重,甚至抓到破皮流血,皮膚科開了類固醇控制症狀,但治標不治本,又不能長期服用,無法獲得徹底改善,才決定尋求中醫調理治療。

 

中醫治療乾癬依照症狀不同,分為血熱及血虛2種。血熱主要是處於乾癬發作、新陳代謝失調階段,症狀為紅斑、搔癢、點狀出血,且合併口乾、便秘、尿色深等,女性易發作在經期前;血虛型則指乾癬隱藏於皮下,表皮厚且乾燥。中醫療法主要以內服金粟蘭、辣椒素、丹參、苦參、紫草、白花蛇舌草,改善循環,活血化瘀增加血流及抑制表皮增生作用,達到驅風、潤燥和止癢的效果,再搭配外用藥水、藥膏,由內達外標本兼顧,溫和不傷身體。前述病患治療1個多月症狀已大幅減輕,持續3個月就能徹底恢復。

 

黃慶雲醫師提醒,乾癬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期間,酒精類、燥熱的油炸物、薑母鴨和羊肉爐等皆為禁忌;洗澡時避用沐浴乳和肥皂,以清水洗淨即可,並須注意不應太勞累,才能加快復原速度,即便乾癬症狀復原後,食補、燥熱食物仍應有所節制。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位45歲的陳女士是名符其實的業界女強人,不菸不酒、工作上雖然緊張忙碌,但生活規律,工作表現卓越,更獲得許多獎項,但從五年前獲知罹患肺癌晚期的那刻起,她的人生急轉彎,突來的打擊重挫她的自信,接受事實後積極接受治療並改變心境,卻也開啟她人生另一扇門,勇敢抗癌迄今&hellip...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研究顯示,手足之間的爭吵,會引發憂鬱與焦慮情緒,從房間被侵犯,到公平爭議,都會導致;精神科醫師建議,家長應避免先入為主的判定誰對誰錯,要多傾聽,讓孩子互相溝通,訂定遊戲規則,以免孩子因為無助所可能導致的焦慮與憂鬱情緒。家中孩子難免會爭吵,甚至長大成人,都有可能會發生;根據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桌上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現代人無論上班下班,一天到晚都盯著3C螢幕發呆,小心這樣的習慣會成為初老症狀的元兇之一!醫師指出,每天使用電腦8小時的人,臉部出現抬頭紋、皺眉紋、眼周細紋與脖子鬆弛的機會,會比每天使用電腦不到8小時者多出3成。敏盛醫院采風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有關日前衛生署提出國人健康的黃金10年願景,其中擬調漲每包菸捐由20元漲到40元,國民健康局說明,菸捐金額依法每兩年評估調整一次,且依上次調漲菸捐證實,成人吸菸率由97年21.9%下降為98年20%,減少約達32萬吸菸人口。為達國人健康願景-男性吸菸率減半,菸捐的調整是重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