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冬乾癬易復發 中醫治療又分血虛與血熱

秋冬乾癬易復發 中醫治療又分血虛與血熱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時序入秋,中醫稱之為秋燥,有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此時,乾癬因子也蠢蠢欲動。乾癬又稱為牛皮癬,因為患者常會在皮膚產生白色銀屑,也被稱為銀屑病,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庫統計,每年乾癬就診人數約為8萬人,秋冬時節若加上不良生活習慣,不僅容易痼疾復發,對於初次罹病患者也極易被誘發。

 

中醫師黃慶雲表示,乾癬的成因除了遺傳性之外,若後天生活習慣不佳,如熬夜、飲酒、好吃炸物等,長期累積惡習,待免疫力一下降,乾癬症狀很快就會發作。不過,雖然罹患乾癬外貌看起來不雅觀,卻不具傳染性。

 

初次罹患乾癬時,最常見從頭皮開始發作,頭皮乾燥後會出現頭皮屑,會有搔癢感讓人忍不住想抓,皮屑就會益加增生,之後再發作在臉部、身體,嚴重者甚至抓破流血。有時不明顯的乾癬常被誤認為其他皮膚病,如頭皮的乾癬可能被誤為脂漏型皮膚炎、指甲的乾癬也可能被誤為是灰指甲。黃慶雲醫師指出,乾癬種類包括點滴型、錢幣型、地圖狀或是混合狀,多數乾癬患者會癢,若搔癢嚴重,晚上睡眠品質不佳,病情更容易加重。

 

黃慶雲醫師收治1名居住苗栗年約75歲的女性,沒有家族病史,生活習慣正常、沒有飲酒,乾癬發病1年多,來看診時主述發病前因為老公生病住院,每天都在醫院照顧,過於勞累、壓力大,加上夜晚無法睡好覺,皮膚開始出現乾燥現象。最初頭皮出現發癢感覺,接下來身體也出現分散型紅疹,但頭皮搔癢嚴重,甚至抓到破皮流血,皮膚科開了類固醇控制症狀,但治標不治本,又不能長期服用,無法獲得徹底改善,才決定尋求中醫調理治療。

 

中醫治療乾癬依照症狀不同,分為血熱及血虛2種。血熱主要是處於乾癬發作、新陳代謝失調階段,症狀為紅斑、搔癢、點狀出血,且合併口乾、便秘、尿色深等,女性易發作在經期前;血虛型則指乾癬隱藏於皮下,表皮厚且乾燥。中醫療法主要以內服金粟蘭、辣椒素、丹參、苦參、紫草、白花蛇舌草,改善循環,活血化瘀增加血流及抑制表皮增生作用,達到驅風、潤燥和止癢的效果,再搭配外用藥水、藥膏,由內達外標本兼顧,溫和不傷身體。前述病患治療1個多月症狀已大幅減輕,持續3個月就能徹底恢復。

 

黃慶雲醫師提醒,乾癬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期間,酒精類、燥熱的油炸物、薑母鴨和羊肉爐等皆為禁忌;洗澡時避用沐浴乳和肥皂,以清水洗淨即可,並須注意不應太勞累,才能加快復原速度,即便乾癬症狀復原後,食補、燥熱食物仍應有所節制。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又到媽祖出巡的宗教界盛事,屆時將有上萬名信眾,以徒步方式跟隨媽祖遶境;醫師指出,長時間步行可能出現腳底起水泡、腳部紅腫熱痛,甚至抽筋等症狀,建議穿著棉質吸汗且透氣的襪子,以及底部柔軟並常穿的鞋子,可減少腳部發生的不適感。(圖片來源:取自網路)今年媽祖遶境即將於明日登場,...

閱讀詳情 »

健康達人網/連以婷 過去瑞典學者發現,整晚不睡覺對大腦造成的傷害有如被鈍器重擊,因腦部有毒物質 NSE 及 S-100B 濃度會增加;如今美國研究學者以實驗再次證實「熬夜傷腦」這項說法,這次他們發現──睡眠不足將永久損壞腦細胞。 來自賓州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以小鼠進行實驗,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 2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家大小到國家公園踏青,卻吸到二手菸,使原本增進健康的活動變得不健康,引起不少民怨;國民健康署宣布,4月1日開始,國家公園的指定範圍內,除吸菸區外,不得吸菸,違者可處2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國健署健康教育及菸害防制組長馮宗蟻表示,由於常接獲民眾抱怨,扶老攜幼至公園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有鑑於國際結核病疫情日趨嚴重,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96年起,便訂定每年的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而在2006-2015年結核病10年減半目標下,台北市結核病管理中的個案數截至2014年3月1日,也已由原本的2000多人陸續降至750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