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天燥熱分兩種,「陽暑」與「陰暑」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秋天燥熱分兩種,「陽暑」與「陰暑」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

秋天還是會暑熱!秋老虎指中午酷熱、早晚涼的氣候特徵,持續到十月中旬。而隨著地球暖化,秋天氣候炎熱的情況,可能還會延續更長。中醫師葉妍廷認為,秋天暑熱有「陽暑」、「陰暑」分別,民眾要注意證型不同、中醫處置方式也不同。

陽暑」灌涼水 消化系統疾病增加
吹冷氣有「陰暑」 頭昏腦脹影響上班葉妍廷分析,秋天的中午高溫,不像夏天帶有潮溼的特質,比較乾燥,屬於燥熱的邪氣。人體對燥熱比夏天的濕熱,更有耐受度,但仍然會導致體溫快速升高,容易發生熱衰竭(陽暑)。

燥熱也會讓體液蒸散加快,所以可能出現口乾、口渴、眼乾癢等症狀。葉妍廷表示,這時候民眾就會想灌冰涼的飲料或食物,導致腸胃道疾病或感染增加,出現腹瀉、嘔吐、胃腸脹氣等情況。

秋天燥熱分兩種,「陽暑」與「陰暑」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如果中午太熱,體表微血管擴張,出大汗,又突然進到冷氣房,擴張的血管跟汗孔迅速收縮,身體的熱沒能完全排除,加上血循環突然受阻,很容易有頭暈、頭痛、想吐、倦怠、身體微發熱等中「陰暑」的病症。【推薦閱讀:立秋以後待冷氣房中「陰暑」 中醫傳授茶飲+穴位按摩解頭暈

秋天燥熱分兩種,「陽暑」與「陰暑」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中藥+針灸 雙管齊下治秋暑中醫有名的消除身熱口渴的藥,是「白虎湯」或「新加香薷飲」,裡面有石膏知母金銀花連翹等解肌清熱,解毒止渴的藥物,若是本質比較虛弱的病人,葉妍廷使用白虎加人參湯。

萬一病患因為貪涼,吃冰飲導致腸胃道不適,由醫師判斷,可用藿香正氣散、香薷散、三味香薷飲,化濕解暑和胃止瀉。

針灸穴位會使用合谷穴、陰陵泉穴、足三里穴、內關穴。或是考慮艾灸薰五柱穴:巨闕穴、中脘穴、下脘穴、梁門穴。
秋天燥熱分兩種,「陽暑」與「陰暑」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若是因為秋天太熱,民眾突然進冷氣房導致陰暑發生,產生頭痛、頭暈、頭脹等症狀。

葉妍廷認為,此時頭皮針的效果非常好,頭皮針能馬上提升腦部循環、放鬆頸肩的肌群,也比較不容易暈針。針刺穴位以四神聰穴、本神穴等穴位為主,可以很快達到放鬆的作用。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九個有牙周病問題,從刷牙流血、牙齦腫痛到牙齒脫落不等,還伴隨著口氣不好聞,尤其缺牙造成的後果更是嚴重,牙醫師就警告,缺牙不僅影響美觀,更會縮短牙齒壽命,只要發現有口臭問題、刷牙流血、牙齦悶脹腫痛等現象,都可能是牙周病的初期警訊,不能輕忽。 國健署...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抗疫論戰,WHO低頭了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16)日證實,昨接到來自WHO的「特殊來電」,對方專家主動與我方指揮中心通電話,就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政策進行討論,對台灣防疫佳績很好奇,甚至說出「好奇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牙齒美白近年已經成為愛美人士照顧門面的標配之一,尤其在網紅、藝人帶動之下,「全瓷貼片」更躍居美白新寵,但做完有後遺症嗎?會不會傷害神經牙齒?該不會開始對冷熱敏感了吧?民眾的疑惑還不少,國內牙醫師就整理出最常見的幾大QA,讓有意做貼片的民眾一次搞清楚優劣得失。 當代牙...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天來台灣二度單日零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國內今無新增確診病例,目前國內確診數字仍維持395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目前邊境這條線守得越來越好,他更進一步舉出確診人數、死亡率以及康復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