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搬重物、便秘當心「疝氣」上身! 醫警告:出現劇痛恐致命

常搬重物 便秘當心「疝氣」上身! 醫警告:出現劇痛恐致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體重高達130公斤的許男,因雙側陰囊腫漲、疼痛、嚴重影響行動而求診,醫師透過超音波診療後,發現許男雙側陰囊中充滿了疊繞的腸子,確診為雙側腹股溝疝氣;經手術治療後,許男已完全改善陰囊腫脹及行走困難的窘境,順利出院返家。

疝氣又稱「脫腸」 鼠蹊部腹股溝疝氣最常見

博愛醫院泌尿科洪巨軒醫師表示,疝氣就是俗稱的「脫腸」,是當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常發生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部位。依照發生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臍疝氣等;其中又以鼠蹊部的腹股溝疝氣最為常見,約佔所有疝氣中的九成。

這些行為恐致腹內壓過高 嚴重有致命風險

而腹股溝疝氣的發生與長期腹內壓過高有關,常見因素包括:常搬重物、長期便秘、因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抽菸導致長期咳嗽者或是因體重過重、腹壁肌肉較弱等。

洪巨軒醫師說明,疝氣的症狀通常在站立或肚子用力時最為明顯,患部會鼓起一個軟的腫塊,躺下或放鬆時,軟組織便又自行退回位置,通常不會有疼痛感;但若腫塊處伴隨有劇烈疼痛感產生時,有可能是因過多的腸子卡在疝氣的缺口,使腸子腫脹或壞死,造成嵌頓性疝氣,這時就必須馬上手術治療,避免引發敗血症或致命風險。

疝氣痊癒 全靠手術修補

手術是目前疝氣的唯一治療方式,透過手術使用人工網膜來修補疝氣缺口。傳統式外切手術,單邊會有約5公分傷口;而新式微創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 (TEP) ,則有傷口小(三個不到1公分的傷口)、出血少,保留較多鼠蹊部筋膜與肌肉,恢復較快,術後約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等優點。

洪巨軒醫師強調,要使疝氣痊癒,只能靠手術修補,而透過人工網膜修補缺口,已可大幅降低疝氣復發率,術後隔天即可出院。

【延伸閱讀】

鼠蹊部常痛到無法動? 醫:小心是「疝氣」惹禍

世界乾癬日:兼顧皮表乾癬與併發症 落實全方位健康管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來自網路 近年來,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生活中,可以通過一些操作簡單、方便易行的小動作進行訓練,使大腦皮層得到刺激,對老年癡呆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預防老年性癡呆症的小動作 由於手指上分佈著許多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穴位,聯繫著全身的髒腑,適當地刺激這些經絡穴位,有助於保持健康...

閱讀詳情 »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不斷改進,對於過去難治的疾病也有解決的辦法,但不知為何患癌的人群正在逐年增加,這使人們開始惶恐。如果追其原因,這時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人們的生活出現很大的變動。這裡的變動並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生活紊亂。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家庭瑣事及工作會使自身壓力倍增,再加上業...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網路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甚至有人長了骨刺也可以治癒哦!每天勤快108下(來回一次算一下),骨刺免開刀,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方法/步驟 滾背」...

閱讀詳情 »

相信不少女性都對於水腫感到相當煩惱。而一直待在室內不活動容易使身體循環變差引發水腫導致肥胖的道理大家也多少知道吧,其實「睡眠方法」也是讓這些情況更加惡化的原因喔。 這次身為美容諮商師的筆者就將告訴大家,睡前只花一點小功夫就可以「簡單消除水腫」的方法為何。   導致水腫的「NG睡眠習慣」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