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老虎來了 夏末初秋首重健脾除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秋老虎來了 夏末初秋首重健脾除濕

55歲的陳小姐,最近胃口差、頭暈脹、睡醒後仍覺得疲倦無力,甚至還有輕微腹瀉,經診斷是體內濕氣累積過多所引起。中醫表示,雖然節氣進入初秋,但診間常常遇到體內濕氣重的患者,都是夏季累積下來的濕氣未排出,除了以中醫治療調理外,也建議民眾可以多健走、做輕度有氧運動,透過流汗將體內濕氣排出。 

疲倦、頭暈及胃口差 長夏濕氣未排出引起
8月22日開始,進入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代表暑氣停止、終止的意思,天氣也開始逐漸轉涼,雖然白天還是很炎熱,但夜晚已漸偏涼,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表示,隨著陽氣減少,不少人覺得身體重重的、疲倦、頭暈、頭脹、腹瀉、胃口不好甚至起濕疹,都是長夏濕氣未排出引起的症狀。

體內通常較「濕」的人,脾胃較差,陳中奎醫師指出,人體就像一塊大海綿,容易把外界的濕氣吸入,而脾胃負責消化系統,保持乾燥狀態,腸胃排水力強,若是腸胃差,水排不出去,不斷惡性循環下累積濕氣,就會造成腸胃當機,導致沒胃口、反胃以及腹瀉的症狀。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 可促進血液循環
陳中奎醫師說,陳小姐在炎熱的夏天食用過量的冰涼食物,體內累積過多的濕氣,經過針灸治療並搭配健脾利濕的中藥調理一周後,陳小姐不再覺得身體疲倦無力,精神、胃口也改善了許多。很多人以為體內水分過多,會使身體水腫、濕氣累積過多,就不願多喝水,這是錯誤的,還是要少量多次的方式來補充水分,才能促進血液循環,補充體內缺水的部位,若是一次大量飲水,容易濕氣滯留,累積在下半身導致水腫。

輕度有氧運動 食用薏仁湯有助排濕
要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可以做一些適度的運動,包含健走、輕度有氧等運動來排汗除濕;飲食的部分,則是可以食用四神湯、薏仁湯等藥膳來利濕,同時應避免吃冰冷食物、油炸燒烤類、辛辣刺激物及甜食類。

陳中奎醫師表示,也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除濕,包含按摩位於小腿內側的脛骨內側髁凹陷處的「陰陵泉」;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四指寬處「足三里」穴;或是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每天三次,每次按壓五分鐘,都有助健脾胃利濕氣。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剪刀被許多家長視為違禁品,光想著孩子拿著剪刀揮舞,就覺得太危險了吧!家長平常都會藏起來,避免被孩子發現後,吵著要操作。究竟多大孩子可以拿剪刀呢?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指出,剪刀看似危險但卻是練習精細動作最佳的利器,使用剪刀不僅可顯示精細動作的發展程度,也能提升...

閱讀詳情 »

科技巨擘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華洛帝和法國時裝品牌香奈兒藝術總監暨著名設計師卡爾拉格斐皆死於胰臟癌;在國內,演員李麗鳳、民歌手黃大城、資深媒體人劉駿耀及傅達仁等亦死於胰臟癌。胰臟癌病患日漸眾多,其發病及治療難度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視──由於症狀不明顯,早期診斷不易,開刀與治療也困難,胰臟...

閱讀詳情 »

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一名同仁3日出現發燒、頭痛症狀,經確診武漢肺炎,目前該名確診同仁居家隔離休養中。外交部表示,其餘同仁目前均無異狀「採檢結果陰性」,駐團也已依據緊急應變計畫及瑞士政府相關規定,7日起採全體遠距辦公一週。外交部指出,駐團其餘同仁目前均無異狀,已進行採檢,結果陰性;近日將陸續安排曾...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延燒,其中南韓日前連2天確診新增超過600例,首都圈提高防疫級別,娛樂生活和夜生活一律受限;今則通報單日新增確診594例,包括本土566例和境外移入28例,累計3.8萬多例。另外,南韓已和輝瑞、阿斯特捷利康、莫德納和嬌生4家疫苗公司簽約,共計可供4400萬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