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老虎來了 夏末初秋首重健脾除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秋老虎來了 夏末初秋首重健脾除濕

55歲的陳小姐,最近胃口差、頭暈脹、睡醒後仍覺得疲倦無力,甚至還有輕微腹瀉,經診斷是體內濕氣累積過多所引起。中醫表示,雖然節氣進入初秋,但診間常常遇到體內濕氣重的患者,都是夏季累積下來的濕氣未排出,除了以中醫治療調理外,也建議民眾可以多健走、做輕度有氧運動,透過流汗將體內濕氣排出。 

疲倦、頭暈及胃口差 長夏濕氣未排出引起
8月22日開始,進入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代表暑氣停止、終止的意思,天氣也開始逐漸轉涼,雖然白天還是很炎熱,但夜晚已漸偏涼,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表示,隨著陽氣減少,不少人覺得身體重重的、疲倦、頭暈、頭脹、腹瀉、胃口不好甚至起濕疹,都是長夏濕氣未排出引起的症狀。

體內通常較「濕」的人,脾胃較差,陳中奎醫師指出,人體就像一塊大海綿,容易把外界的濕氣吸入,而脾胃負責消化系統,保持乾燥狀態,腸胃排水力強,若是腸胃差,水排不出去,不斷惡性循環下累積濕氣,就會造成腸胃當機,導致沒胃口、反胃以及腹瀉的症狀。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 可促進血液循環
陳中奎醫師說,陳小姐在炎熱的夏天食用過量的冰涼食物,體內累積過多的濕氣,經過針灸治療並搭配健脾利濕的中藥調理一周後,陳小姐不再覺得身體疲倦無力,精神、胃口也改善了許多。很多人以為體內水分過多,會使身體水腫、濕氣累積過多,就不願多喝水,這是錯誤的,還是要少量多次的方式來補充水分,才能促進血液循環,補充體內缺水的部位,若是一次大量飲水,容易濕氣滯留,累積在下半身導致水腫。

輕度有氧運動 食用薏仁湯有助排濕
要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可以做一些適度的運動,包含健走、輕度有氧等運動來排汗除濕;飲食的部分,則是可以食用四神湯、薏仁湯等藥膳來利濕,同時應避免吃冰冷食物、油炸燒烤類、辛辣刺激物及甜食類。

陳中奎醫師表示,也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除濕,包含按摩位於小腿內側的脛骨內側髁凹陷處的「陰陵泉」;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四指寬處「足三里」穴;或是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每天三次,每次按壓五分鐘,都有助健脾胃利濕氣。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話不多說,先來看看補牙的影片吧! 齲齒(俗稱蛀牙)也叫蟲牙是牙體組織被齲蝕,逐漸毀壞崩解,形成齲洞的一種疾病,是口腔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齲齒是繼感冒後最常見的疾病,它經常發出在小孩和年輕成年人身上,但亦會影響所有人,是導致脫牙的主要原因之一。 導致蛀牙的原因是由細菌引致的。口腔中的細菌,食物殘渣,唾...

閱讀詳情 »

很多朋友對於胃藥好像都習以為常,家中多備有胃藥,不舒服時會自行使用,不過你知道胃藥也有副作用嗎?     含鋁的胃藥會造成便秘的問題,而含鎂的胃藥則可能造成腹瀉。   胃酸是體內殺死細菌的第一道防線,若長期服用胃藥,胃酸過低,會造成細菌過度生長。   一般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