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科技取代人類? 北醫轉型智慧醫療 反讓人才升級

科技取代人類? 北醫轉型智慧醫療 反讓人才升級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以科技結合醫療,進行「智慧醫療」的轉型革命。新冠肺炎、少子化及高齡社會衝擊,引出病患照護、醫護量能的大量需求,北醫近年積極轉型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卻掀起話題,「科技將取代人類?醫院人力漸漸縮編?」院長邱仲峯強調:「不是人被淘汰,是人被升級。」科技可取代繁瑣的初階工作,讓專業人才進行高階工作,不過台灣仍面臨資金與人才不足的窘境,需靠政府支持,以及產業與醫界的整合,才能真正實現智慧醫療的願望。

智慧醫療成「全能管家」 降低人力、物力、國家成本

北醫近年在智慧醫療成果不少,成為醫病間的墊腳石。例如「Ted- ICU AI重症照護平台」,是將所有加護病房患者資訊,即時整合拋轉至資訊面板上,一目瞭然,讓醫護人員每月節省了800小時的抄寫時間、每位病患平均處置時間更少了30%,成為「全能管家」。

除了「Ted- ICU AI重症照護平台」,「iTPass健康醫療區塊鏈應用服務」也是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民眾只要在手機上下載APP,並透過智能合約進行線上簽約,建立個人健康數位身份並加密,可安全完整存取病歷紀錄、影像檢查及健檢資訊。近期還加入TPMI台灣精準醫療計畫,提供民眾個人基因檢測報告,掌握個人基因資訊,邱仲峯認為,「病患不用大老遠來醫院看報告,我們直接把報告發給你,可減少人力、物力甚至是國家成本。」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要有效降低醫護染疫風險,也發展「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將移動式醫療車置於病床邊,兼具生理量測、遠端視訊等多重功能,患者的血壓、體溫等資訊每分鐘上傳至護理站電子白板,一旦有異常會即時示警,醫護人員不再需要反覆穿脫防護衣、也不需要進出病房增加接觸機會,邱仲峯補充,「病床也加裝感應器,可遠端偵測病人擅離或跌倒風險」。另外,防疫平台上紀錄的生理數值,也會在電子白板上轉化爲趨勢分析,可掌握病情變化。


科技取代人類? 北醫轉型智慧醫療 反讓人才升級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

癌症智慧醫療系統成本高、發展難 應用於「教育」為上策

邱仲峯院長本身是腫瘤治療的專家,談到癌症在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的佈局,他坦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挑戰,全世界發展癌症體系有兩大主流,一是病情判讀、二是病人追蹤計畫,過去院內曾使用知名國際大廠研發的智慧系統來協助腫瘤的判讀,其精準度高達9成,程度相當於醫師用肉眼與經驗判斷,但這套系統「只租不賣」,大大增加成本,而台灣健保也不同意,因此大多數醫院為此出資的意願不大,寧可按照以往由醫師自行判讀。

另一主流,則是每位醫師必須照顧許多患者,因此針對病情的追蹤計畫,發展完善的個案管理系統。邱仲峯表示,「全世界都在發展這種管理系統,但在本土有困難。」因為相較國外每間醫院都有共同的管理架構,因此系統可以健全發展,但在台每個醫院體系架構都不同,發展受阻。

面臨負擔高額成本以及難以發展的窘境,邱仲峯表示,或許智慧系統可應用於「教育」,雖然先進國家的腫瘤科醫師都很具水平,但對經驗不足的年輕醫師來說,系統可以協助做判斷分析、提供大量資訊,訓練醫師能力更加到位。

需靠政府挹注資金、人才 才有大躍進的可能

不只是癌症治療,所有疾病運用智慧醫療已成全世界趨勢,台灣的科技業、醫療技術領先全球,因此海外產業選擇進駐台灣,例如國際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在台打造「未來醫療實驗室」,透過物聯網整合醫療,以病患為中心、以疾病旅程為場域流程設計的診療一體化商業創新模式,並推動智慧健康產業,深化國際鏈結。

邱仲峯表示,在台灣智慧醫療進展是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但在美國是提倡成為AI Hospital(人工智慧醫院),不只是做好標準初階工作,更具有判斷決策與新創能力,例如皮膚病診斷,可利用AI蒐集大量皮膚病灶影像資料,進行比對分析,做出快速、精準的診斷。

雖然產業和醫界近年攜手合作,效果還是有限,邱仲峯認為「台灣要完全進到AI Hospital沒這麼簡單,必須要有人才與大量資金挹注。」例如資訊人員開發軟體時,需要醫師一起合作,但兩者畢竟是不同領域,各自需求、溝通有落差,但以海外教育制度而言,學生發展多元,可同時擁有醫學院、工學院雙學歷,但台灣人大多專一於某領域,國內又沒有足夠經費培植人才,雖然政府近年積極推出各項平台連結產業與醫界,但如果政府能真正挹注資金和人才,往後才能大躍進,從Smart Hospital進入到真正的AI Hospital。

【延伸閱讀】

醫學中心打造雲端病理平臺 楊宗龍創新長談智慧醫療:善醫利病

新北智慧醫療領頭羊-亞東醫院張淑雯:智慧醫療的核心仍是醫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少女性進入更年期,都有潮紅、盜汗等困擾,嚴重甚至憂鬱、焦慮症都上身;曾有國外研究顯示,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造成許多女性恐慌。但醫師指出,最新研究已證實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更年期女性,罹患乳癌死亡率與正常人無異,還能降低骨鬆的風險。 大約45歲進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普遍民眾都知道,漂白水除了可清潔環境外,還可以殺菌消毒,預防傳染病,也因此,人人家中都有一瓶!但你知道嗎?其實漂白水也可能存在著一些健康危害,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家中太常使用漂白水的話,兒童出現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恐較高。 揮發性物質 傷害肺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傷害也很容易發生,輕者疼痛,重則很可能就會無法行動,尤其最近路跑很流行,球類運動更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然而,如果沒有做好暖身,收操也沒做,又一直長時間的樂在其中,就很容易產生運動傷害。而且運動傷害還有好發部位,最常見的就是膝蓋、腳踝與手肘,特別容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