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科美診所:痔瘡免住院、免麻醉報到至離院60分鐘輕鬆離院

科美診所:痔瘡免住院、免麻醉報到至離院60分鐘輕鬆離院

面對痔瘡這個令人坐立難安的痛,很多人會因為不好意思而不敢就醫,選擇忍耐、上網找資料自我診斷,或是自行擦藥處理。不少患者忍了好幾年,等到病況惡化才求診,大部分患者往往都是等到排便出血或疼痛難忍才就醫,此時往往已是痔瘡較後期,且相對的治療時間也會較長。

 

而痔瘡依症狀嚴重程度不同,有不同治療方式,有開刀與免開刀方式。傳統開刀方式,除了要住院、麻醉外,術後二週左右較疼痛,局部肛管組織狹窄是可能發生的後遺症,因此,免開刀治療,除了患者輕鬆,也降低手術風險。

 

痔瘡的治療期,最重要是衛教內容及持續不斷的保養,因為不管任何治療方式,術後都會有復發的機率,要降低復發機率,除遵守上述內容及保樣外,每日的飲食內容與規律的生活作息同等重要。

 

科美診所建議大家在平常生活養成好習慣,多食纖維或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少食烈酒、啤酒、可樂、辛辣食物與濃咖啡,維持正常的排便習慣。平時則應保持規律作息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預防痔瘡來報到。

相關推薦

生酮斷食的方法 既然你現在已經明白為何應該恢復代謝靈活性,也瞭解了開始規律進行部分斷食的理由,那麼就只剩學習確切、詳盡的執行方法了。 在我們一頭栽進去之前,請務必記得,在執行每個步驟時都要聆聽身體的聲音;唯有當你覺得身體已調適好的時候才進入下一階段。倘若在你開始這趟旅程時整體算是健康的,那你也許能夠...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國內解封,全民開始鬆懈了嗎?疾管署今(30)日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過去1周國內類流感疫情出現緩升趨勢,包括門、急診就診占比雙雙呈現上升。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不諱言,流感疫情緩升,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國內社區沒有疫情威脅之下...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食下肚怎麼變成惡夢?一名11歲的小五男童,平常愛吃麵食、甜點的他,常常莫名腹瀉、脹氣,有次上課時更忍不住便意,憋不住失禁拉在褲子上,被同學嘲笑,經過敏原檢測後,才發現是食物過敏在作怪。國內健檢資料庫分析則發現,國人最新十大慢性食...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戴上眼鏡,全怪兩大壞習慣!台北市衛生局調查發現,「從事近距離活動距離太近」以及「長時間用眼」與幼童罹患近視具高度關聯性,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提醒家長,正確用眼習慣需從小養成,才能延緩低齡早發性近視的發生。且不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