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延生機

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延生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胃腸道基質瘤(簡稱GIST)是一種罕見的腸胃道惡性腫瘤,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被檢查出來,少部分患者因出現腹瀉、食慾不振或腸胃道出血就醫而確診。

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 60至70歲為高風險族群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資料統計數據顯示,胃腸道基質瘤約有495例,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全醫師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胃腸道粘膜下腫瘤,高達六成患者發生在胃部,原因為基因突變,異常活化細胞上的酪胺酸激脢,促使腫瘤細胞增生造成基質瘤,主要發生在五十歲以上民眾,尤其是六十歲到七十歲是高風險族群。

詹德全理事長說,目前手術及標靶藥物,都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但有些患者因腫瘤位置、大小或轉移等因素不適合手術,僅能使用標靶藥物阻斷受體訊息傳遞,抑止腫瘤生長或讓腫瘤細胞壞死,達到治療效果。因大部分基質瘤都是基因突變腫瘤,因此在使用標靶藥物前進行基因檢測很重要,可幫助醫師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不過,約有7%胃腸道基質瘤是由,PDGFRA外顯子18中的D842V基因突變導致,此類患者對於使用傳統標靶藥物的效果不佳,成為標靶藥物治療的遺珠之憾。

基因檢測對症下藥 D842V突變患者精準醫療新選擇

台中榮總一般外科羅少喬醫師表示,去年美國FDA及今年四月台灣TFDA已正式通過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對症下藥達到精準治療效果,對患者是一大福音。臨床只要發現患者不能開刀,就建議做基因檢測來判別基質瘤類型:若是一般胃腸道基質瘤,就可以開始使用標靶藥物;若判定是D842V基因突變患者,就可以第一線使用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縮小腫瘤的效果超過90%。

羅少喬醫師舉例,臨床曾有一位60歲男性患者,因公司健康檢查發現胃部有一顆大小達30公分腫瘤,到醫院確認後評估,若進行手術需要全胃切除,對患者身體傷害很大。經與患者溝通後,先安排胃鏡超音波及穿刺,證明是胃腸基質瘤。為了盡量保留胃及使用到對的標靶藥物,安排手術前先進行基因檢測,經過半年定期用藥及回診後,腫瘤明顯縮小,後來也順利手術切除,目前病情相當穩定,也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定期健檢預防疾病 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延生機

詹德全理事長及羅少喬醫師同時提醒,民眾若有腸胃道不適應儘早就醫,年齡超過5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健檢。若出現小病兆通常手術就可以解決,無法手術者,可以接受基因檢測精準找出突變基因,對症下藥延長存活期。同時也期待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有機會能獲得健保給付,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及提高治療效益,嘉惠更多病患。

【延伸閱讀】

突然中風、昏迷倒地 「糖尿病」無症狀成隱形殺手

大姨媽來之前狂冒痘「很正常」 別再怪罪內分泌失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6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根據衛福部十大死亡統計,雲林縣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率位居全國前三名,且數值高於北市的五倍,因此如何減少交通事故可說是當務之急;斗六成大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簡立建指出,尤其根據車禍事故派遣通報記錄統計,發現環境因素多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關鍵。包括路口或巷子口等,就連幾條較寬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奇美醫學中心指出,近年來因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生率逐年升高,包括腦中風、腦出血或其慢性後遺症等,又以腦及神經系統所受的傷害最嚴重。根據研究指出,若在接受手術前,先以預防性的高壓氧治療,可降低腦神經系統等後遺症發生機率,包括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進入夏季,不少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紛紛開始接受三伏貼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醫師傅俊霖表示,三伏貼是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穴位敷貼療法,根據冬病夏治的原則,在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使用特定中醫材製成的藥餅,貼在背部穴位,改善體質、扶持正氣,減少冬天過敏性疾病的發作。根據...

閱讀詳情 »

炎熱的夏天,不僅會降低食慾,還會使得細菌等微生物加速繁殖。這時候如果沒有做好環境清潔,以及個人衛生習慣管理,就很容易會感染腸胃炎、腸病毒等相關腸胃疾病。如果罹患腸胃炎,服用益生菌輔助治療,可以緩解腹瀉症狀,讓病情好得更快。 夏日疾病:細菌型腸胃炎 腸胃炎是夏天最常見的疾病,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無法倖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