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延生機

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延生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胃腸道基質瘤(簡稱GIST)是一種罕見的腸胃道惡性腫瘤,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被檢查出來,少部分患者因出現腹瀉、食慾不振或腸胃道出血就醫而確診。

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 60至70歲為高風險族群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資料統計數據顯示,胃腸道基質瘤約有495例,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全醫師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胃腸道粘膜下腫瘤,高達六成患者發生在胃部,原因為基因突變,異常活化細胞上的酪胺酸激脢,促使腫瘤細胞增生造成基質瘤,主要發生在五十歲以上民眾,尤其是六十歲到七十歲是高風險族群。

詹德全理事長說,目前手術及標靶藥物,都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但有些患者因腫瘤位置、大小或轉移等因素不適合手術,僅能使用標靶藥物阻斷受體訊息傳遞,抑止腫瘤生長或讓腫瘤細胞壞死,達到治療效果。因大部分基質瘤都是基因突變腫瘤,因此在使用標靶藥物前進行基因檢測很重要,可幫助醫師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不過,約有7%胃腸道基質瘤是由,PDGFRA外顯子18中的D842V基因突變導致,此類患者對於使用傳統標靶藥物的效果不佳,成為標靶藥物治療的遺珠之憾。

基因檢測對症下藥 D842V突變患者精準醫療新選擇

台中榮總一般外科羅少喬醫師表示,去年美國FDA及今年四月台灣TFDA已正式通過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對症下藥達到精準治療效果,對患者是一大福音。臨床只要發現患者不能開刀,就建議做基因檢測來判別基質瘤類型:若是一般胃腸道基質瘤,就可以開始使用標靶藥物;若判定是D842V基因突變患者,就可以第一線使用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縮小腫瘤的效果超過90%。

羅少喬醫師舉例,臨床曾有一位60歲男性患者,因公司健康檢查發現胃部有一顆大小達30公分腫瘤,到醫院確認後評估,若進行手術需要全胃切除,對患者身體傷害很大。經與患者溝通後,先安排胃鏡超音波及穿刺,證明是胃腸基質瘤。為了盡量保留胃及使用到對的標靶藥物,安排手術前先進行基因檢測,經過半年定期用藥及回診後,腫瘤明顯縮小,後來也順利手術切除,目前病情相當穩定,也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定期健檢預防疾病 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延生機

詹德全理事長及羅少喬醫師同時提醒,民眾若有腸胃道不適應儘早就醫,年齡超過5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健檢。若出現小病兆通常手術就可以解決,無法手術者,可以接受基因檢測精準找出突變基因,對症下藥延長存活期。同時也期待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有機會能獲得健保給付,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及提高治療效益,嘉惠更多病患。

【延伸閱讀】

突然中風、昏迷倒地 「糖尿病」無症狀成隱形殺手

大姨媽來之前狂冒痘「很正常」 別再怪罪內分泌失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6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 許多愛美民眾總會買保養品好好保養自己,但其實很多食物就是最天然的美容保養品,透過飲食改變,不但能幫助美容,也能達到健康養生的效果;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指出,包括油菜、胡蘿蔔和黃瓜等,就富含豐富的營養素,屬於天然的美容養生食材。 天然美容聖品 油菜幫助皮膚滋潤 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寶寶兩歲了,還不會說話,走路也一直跌倒不穩?當心!這些都是幼兒發展遲緩的徵兆。在台灣,仍有不少長輩有「大隻雞慢啼」的迷思,認為這樣的情況,長大就會好轉,但專家說,若是一旦錯過的治療黃金時期,要改善幼兒發展遲緩問題,可能難上加難。 下肢無力走不動 三歲女童只能爬行 20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美國近年來面對兒童精神疾病與肥胖兩大公共健康的課題,同樣在童年時期就有了徵兆。因此,相關單位正積極找出早期預防的方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研究發現,寵物狗可以保護孩童遠離焦慮症。此外,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處日前就曾指出,寵物狗與成人的健康也有高度正面關聯。 寵物拉近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大人沒精神、莫名發胖又怕冷;家中孩子長不高,新生兒認知發展遲緩,如果你有這些問題,當心是全家「缺碘」惹的禍!  「碘」是人體維持甲狀腺素的重要物質,也是細胞代謝、肌肉發展所需的元素。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尿碘濃度偏低比率高達51.2%,每2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