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病後無力行走 3歲女童過「爬行生活」

病後無力行走 3歲女童過「爬行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寶寶兩歲了,還不會說話,走路也一直跌倒不穩?當心!這些都是幼兒發展遲緩的徵兆。在台灣,仍有不少長輩有「大隻雞慢啼」的迷思,認為這樣的情況,長大就會好轉,但專家說,若是一旦錯過的治療黃金時期,要改善幼兒發展遲緩問題,可能難上加難。
下肢無力走不動 三歲女童只能爬行
2014年3月時,台南1名3歲女童發燒至37.8°C,有輕微咳嗽現象,隔天上午已退燒,但當天下午又突然被發現雙下肢無力,緊急到醫院就醫,檢查發現第七節胸椎脊髓至脊髓圓椎有明顯的脊髓腫脹壓迫。收治病例醫師診斷為「急性橫斷性脊髓炎」,住院初期,小女童下肢毫無力氣,甚至出現尿液滯留及大便失禁的情況;
難過的是,小女童在住院治療2個星期之後出院,出院後,因疾病導致其下肢無力造成行動困難,無法行走只能爬行,上學也只好停止。
每年近2萬遲緩兒 竟僅3千人就醫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8%,以全國兒童每年出生率將近21萬人口計算,發展遲緩兒童約有1.6萬人,但目前接受評估個案僅有3千人;此外,各種基因、遺傳罕見疾病所造成的遲緩現象,全國約有7千病童需要接受專業兒童物理、職能以及語言治療,但有提供兒童復健治療的醫療院較少,許多病童都還在等待著接受治療。
積極治療 遲緩兒可如常生活
病例中的小女童,之後接受密集的物理及職能治療,收治病例的台南醫院物理治療師黃挺源、鍾惠如表示,一般來說,會依病童的狀況給予不同治療,像是肌力訓練(蹲到站、蹲姿承重及下肢負重等訓練)、站姿平衡訓練、行走訓練、步態矯正訓練、功能性活動訓練,以及個案返家自我訓練計畫。
黃挺源指出,透過下肢肌力、兒童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及巴氏量表的檢測,建立女童接受治療前後肌力及日常生活功能之客觀資料,提供家長照顧諮詢、後續就學計畫,值得開心的是,目前女童已恢復至能獨自行走,並返回幼兒園上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5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要能站得輕鬆, 訣竅就在於讓脊椎骨跟腳排成一直線想要站得輕鬆,就得先掌握到身體有根中心軸貫穿的感覺,也就是說脊椎骨跟腳必須對齊成一直線, 這便是重要的關鍵。現在請先用右腳單腳站立,並把右手高舉起來。 維 持這樣的姿勢,想像身體像有根中心軸貫穿而過,然後感覺高舉的右手有往上拉伸的趨勢而貼地的...

閱讀詳情 »

近幾天氣溫下降,深夜回家用熱水泡腳是件很愜意的事情。然而,漢口一市民在泡腳時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 專家提醒,有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的市民,近期應註意防寒保暖,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46歲的劉霞(化名)家住百步亭,前天零時,她才下班回家,打了盆熱水,邊看電視邊泡腳。家...

閱讀詳情 »

如果最近一次血檢結果顯示你的低密度膽固醇含量已經超出了上限,那你就可能要開始尋求降膽固醇的方法了。對生活方式進行微調就可能會達到顯著的效果,不過為了獲得更快以及更徹底的效果,你可能還需要服用一些降膽固醇的藥物。下文中將告訴你一些其他的降膽固醇的方法。 行動起來 制定目標。了解到自己膽固醇偏高後,你...

閱讀詳情 »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7.陰部潮濕。   濕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