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病後無力行走 3歲女童過「爬行生活」

病後無力行走 3歲女童過「爬行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寶寶兩歲了,還不會說話,走路也一直跌倒不穩?當心!這些都是幼兒發展遲緩的徵兆。在台灣,仍有不少長輩有「大隻雞慢啼」的迷思,認為這樣的情況,長大就會好轉,但專家說,若是一旦錯過的治療黃金時期,要改善幼兒發展遲緩問題,可能難上加難。
下肢無力走不動 三歲女童只能爬行
2014年3月時,台南1名3歲女童發燒至37.8°C,有輕微咳嗽現象,隔天上午已退燒,但當天下午又突然被發現雙下肢無力,緊急到醫院就醫,檢查發現第七節胸椎脊髓至脊髓圓椎有明顯的脊髓腫脹壓迫。收治病例醫師診斷為「急性橫斷性脊髓炎」,住院初期,小女童下肢毫無力氣,甚至出現尿液滯留及大便失禁的情況;
難過的是,小女童在住院治療2個星期之後出院,出院後,因疾病導致其下肢無力造成行動困難,無法行走只能爬行,上學也只好停止。
每年近2萬遲緩兒 竟僅3千人就醫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8%,以全國兒童每年出生率將近21萬人口計算,發展遲緩兒童約有1.6萬人,但目前接受評估個案僅有3千人;此外,各種基因、遺傳罕見疾病所造成的遲緩現象,全國約有7千病童需要接受專業兒童物理、職能以及語言治療,但有提供兒童復健治療的醫療院較少,許多病童都還在等待著接受治療。
積極治療 遲緩兒可如常生活
病例中的小女童,之後接受密集的物理及職能治療,收治病例的台南醫院物理治療師黃挺源、鍾惠如表示,一般來說,會依病童的狀況給予不同治療,像是肌力訓練(蹲到站、蹲姿承重及下肢負重等訓練)、站姿平衡訓練、行走訓練、步態矯正訓練、功能性活動訓練,以及個案返家自我訓練計畫。
黃挺源指出,透過下肢肌力、兒童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及巴氏量表的檢測,建立女童接受治療前後肌力及日常生活功能之客觀資料,提供家長照顧諮詢、後續就學計畫,值得開心的是,目前女童已恢復至能獨自行走,並返回幼兒園上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5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新竹報導】江小姐有心跳忽快忽慢、伴隨心悸問題,飽受心律不整之苦,發作時胸痛到幾乎喘不過氣,常往急診跑,為此不敢出遠門,就是擔心發作時可能一命嗚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生理功能室主任林廷澤表示,心律不整是心臟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發作時嚴重心悸,還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秋分到來,早晚溫差大,正是秋老虎發揮的時候,中央氣象局預測秋分後早晚溫差可高達10℃,當溫差大時,血管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 占總死亡人數的3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孕婦也可治療心律不整!許多人因心律不整,造成心跳過快或過慢,身體不適,嚴重者須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但傳統手術一次輻射劑量等同750張胸部X光,不適合孕婦。對此,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游治節日前指出,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是透過3D定位系統取代X光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許多網友開玩笑表示「泡麵吃多會變成木乃伊」,事實真如此嗎?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泡麵是透過油炸或烘乾方式去除水分,使麵體的水活性低於細菌生長最低需求,因此,不需添加防腐劑就能長久保存。   顏宗海指出,「常吃泡麵會變成木乃伊」是錯誤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