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林貞岑
圖片/陳昱任
特色:安全、療效快速且持久,花費低,副作用少,對於立即止痛很有效
耳針運用廣泛,美國就曾用它來緩解退伍軍人斷腿後,截肢處疼痛不能止的殘(幻)肢症。
耳針效果迅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二十多年前已開始運用耳針,她指出現在的耳針多以非侵入性的耳珠(米粒大,可用植物種子或磁珠)取代,效果相當又不易感染、花費低(一次療程約100元以下)又簡便安全。
她歸結多年經驗說,耳針在治療頭痛、頭暈很有效,曾有高血壓病人頭痛欲裂,扎了耳針立即緩解;過敏的人身上出紅疹子、發癢、發熱,扎耳針也能馬上消退,「解決急症和痛症很有效,」楊素卿從口袋抽出隨身攜帶的小排耳珠說,平常碰到病人或朋友有發炎、胃痛、經痛、咽喉炎、牙周炎、關節痠痛時,隨時捻顆耳珠幫他貼在耳朵上,留三天,疼痛時再按壓一下就能止痛,方便又能少吃點止痛藥,沒有耳針可能感染的風險,一般人較不害怕。
另外耳針對於頸部僵硬、失眠的效果也不錯。
「主要是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邱顯學解釋,副交感神經興奮會讓血壓下降、心跳減緩,血管舒張,身心放鬆,因此對於其他如戒菸、減肥和焦慮也有幫助。
國外就有人使用耳針成功戒除毒癮,因為耳針能緩解戒斷過程產生的流口水、流眼淚等副作用,這些都和與副交感神經有關。
新近的研究發現,耳朵有迷走神經的分支,刺激它可能預防或改善老年失智症及巴金森症,因為這兩種病症都是迷走神經核病變所引起。
■專家建議:
1.耳針對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一般沒大病但這裡不通、那裡昏沉的較有效,但對重病的人效果較差,因為針刺深度不足,陳玉昇說。
2.使用耳針時必須要消毒完全,因為耳朵的神經密集、血液循環差,很容易感染、化膿且不易痊癒,楊素卿通常會用75%藥用酒精及碘酒消毒三次,「寧可嚴密一點,以免感染,」而且要小心不要碰水;使用耳珠則無此困擾。
3.氣、血較虛的人不建議使用。如臉色蒼白、聲音小、四肢冰冷的人,暫時不要用耳針治療,以免刺激過度產生反效果,楊素卿建議。
4.糖尿病或末梢血循較差的人要小心使用,容易感染。
5.孕婦不宜用耳針或耳珠,因為耳穴的刺激會讓子宮收縮,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最好不要用。
6.心臟瓣膜閉鎖不全、狹心症及嚴重心臟病的人不宜採用耳針,刺激太強,容易暈針。
7.皮膚容易敏感的人,最好以耳珠取代耳針。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667)
【延伸閱讀】
.吃對/別靠止痛藥度日!這些食物是「天然止痛專家」
.中醫/近視從1500減輕到400-珍貴「眼針」療法
.讓自己從容自在/愛身體計劃5個實踐
.健康瘦/8個步驟 走出最佳健身效果
.經絡DIY/解決上班族最常見8大毛病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啤酒屋 台北市清粥小菜 台北市聚左旋乳酸 副作用食品材料行 台北市大埔鐵板燒 台北市海鮮吃到飽 台北市素食餐廳 台北市港式飲茶 台北市川菜餐廳 台北市跳蚤市場 台北市布行 台北市重機駕訓班 台北市k書中心 台北市貨車出租 台北市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3d聚左旋乳酸副作用大埔鐵板燒菜單海鮮吃到飽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大埔鐵板燒加盟
相關推薦
做夢也有可能是基因遺傳的結果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做夢是一件挺神奇的事,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眾多幻想,在夢裡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會享受夢境。科學家在一項針對老鼠的實驗中,發現有一種稱之為「做夢基因」的東西對人們的做夢反應有極大影響,或者可以說,這種物質是我們夢見各種情境的關鍵因素。 Chrm 1和Chrm...
閱讀詳情 »老是被口水嗆到竟是導致十大死因的危險因子?!
平常是否有喝水嗆到、喉嚨卡卡、不舒服,或是被口水嗆到的經驗?如果發生頻率提高,須特別留意了,主因是這可能是身體健康出現危機的警訊,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喉嚨兼具吞嚥和發聲功能,扮演維繫生命的重要角色,喉嚨狀態不好,有可能會造成失能失智,甚至...
閱讀詳情 »如何使用蟯蟲貼片?|全民愛健康 寄生蟲篇7
蟯蟲是學童常見的寄生蟲之一,若日常衛生習慣不良時,就容易受到蟯蟲反覆感染。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為得知學童的蟯蟲感染狀況,目前常見使用蟯蟲貼片來檢測。然而,正確使用蟯蟲貼片才能確知蟯蟲的感染狀況,也提醒家長可協助幼兒進行採樣,以瞭解個人的健康狀況喔! 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蟯蟲貼片呢? 1. 採樣前...
閱讀詳情 »保骨新5足|銀髮族 骨質疏鬆篇6
想要維持靈活的行動力,強健的骨骼是關鍵之一!藥安康藥局陳澤鈞藥師提醒,尤其女性在停經後的鈣質流失速度根本趕不上攝取,因此更應從年輕時存好充足的骨本,才能延緩骨鬆問題的發生! 預防骨質疏鬆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出的「保骨新5足」,存好骨本可以這樣做: 1. 足夠的鈣質攝取每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