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第一次當媽怎準備?從嚐試懷孕到生產 必知4階段小撇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迎接人生中的第一個寶寶,準媽媽們總是擔心在懷孕期間需要吃甚麼來補身體嗎?懷孕要特別注意什麼?怎麼吃才能確保寶寶健康?什麼徵兆是要生產了?別擔心,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通能在國健署特別製作的「好孕日記」裡找到最實用的好孕撇步,在孕期的4階段中用快樂的心情孕育健康的寶寶。

國健署整理「好孕4階段」撇步如下:

備孕期:過早或過晚皆會增加母胎健康風險,理想懷孕年齡為20到35歲。如果在沒有避孕下,12個月以上有正常頻率的性生活,卻沒有成功受孕,可向專業婦產科醫師諮詢。國健署也建議準備懷孕的媽咪們,多運動、充足睡眠、放鬆心情,讓「做人」壓力不往心裡去,才能夠身心皆健康。

第1孕期:國健署補助10次產前檢查為必做檢查,定期接受產檢不僅可瞭解孕期各階段的身體狀況、胎兒是否發育良好;更重要的是,醫師可藉由各次產檢不同檢查項目及專業判斷,及早發現孕產期常見的合併症與併發症,以提供適切醫療照護與衛教指導。

第2孕期:孕媽咪在懷孕期間需要注意體重管理,太輕或太重都對胎兒及母體不好,孕期增加體重建議參考BMI值調整,增加總重以10到14公斤為宜。

第3孕期:若出現產前出血(無論量多少)、持續或劇烈的頭痛或腹痛、噁心或嘔吐、有不明分泌物及持續腰痠與腹部變硬等症狀,都應立即就醫;37周前若出現產兆(落紅、陣痛或破水),或是子宮規則性收縮、腹部悶痛、腹痛、下墜感、便意感、胎動較平常明顯減少等早產徵兆,應儘速就醫。

國健署亦提醒,隨著孕期周數的增加,準媽媽的身心負擔也會越來越明顯,家人的陪伴不可或缺,準爸爸最好以實際行動表達關懷,主動參與哺餵嬰兒的產前學習,同時與準媽媽一起參加生產教育,於進入待產階段後,扮演適任的陪產者,引導準媽媽身體放鬆、給予按摩等,對夫妻感情與親子關係的建立都能立下良好基礎。

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的問題,可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或至「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孕期營養照護資訊。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變革!政府4癌篩檢變5癌 肺癌明年6月納入、2類人享部分補助

【有影】4月以來新高!台灣單日爆8境外移入 移工、船員到留學、探親都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明明沒有特別吃什麼,仍然常常感到胃痛、胃脹或是食慾不佳,甚至還伴隨著噁心、想吐的感覺,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在更年期過後,若是時常感到胃部不舒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3種常見的原因 臺大醫院新竹分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政霖表示,到了一定的年紀...

閱讀詳情 »

常聽到眼科醫師提醒,隱形眼鏡不適合一整天長時間配戴,到底是為什麼呢?忠孝大學眼科主任葉威毅醫師表示,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會影響角膜的透氧量,角膜長期缺氧將可能造成急性角膜炎、角膜水腫、發炎等問題,嚴重恐影響視力,甚至失明,不可不慎!  隱形眼鏡是戴在角膜上,用以幫助矯正屈光不正的問題。然而,人的眼角膜...

閱讀詳情 »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走下坡,罹患慢性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比率相對較多,高齡病人常因共病症狀需要跨科或跨院診療,用藥複雜度高,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因此用藥更要持有正確觀念,以免用藥不慎反造成健康危害!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資深藥師葉爵榮藥師提醒,正確用藥有5大關鍵核心能力,無論是家有銀髮族、嬰幼兒者都應...

閱讀詳情 »

你是偏遠地區的醫療孤兒嗎? 記者|莊睿庭  圖|莊睿庭 澎湖仁醫侯武忠病逝,享年55歲,是臺灣第一位自己花錢買船開船行醫的醫生。侯醫師是澎湖人,自高雄醫學院畢業後,至阮綜合醫院接受醫師訓練。訓練結束後決定回到故鄉澎湖服務,曾任職於白沙鄉衛生所擔任主任一職,任內以不到40歲的年紀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