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第2型糖尿病如何控制? 醫:從管理體重開始

第2型糖尿病如何控制? 醫:從管理體重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她改善飲食勤運動 血壓與血糖不靠藥物可達標

一名42歲的張女士,身高158公分,體重85公斤,兩年前因健檢發現高血糖,進而到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求診,醫師診斷其屬於肥胖的糖尿病患。她在診斷後積極的與醫師和衛教團隊配合,除了藥物治療外,並改變過去的飲食習慣,戒掉愛喝飲料、吃大量水果與喜食油炸和加工食品的習慣,以及養成運動的習慣,成功地在二年內減重15公斤;現在張小姐的血壓與血糖已經不需要靠藥物控制就能夠到達標準,而於門診追蹤中。

他不忌口、不運動 糖化血色素超標需胰島素治療

另一名54歲王先生,身高170公分,體重11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 34.6 kg/m2也是肥胖的糖尿病患。其罹患糖尿病時間兩年,但仍維持不愛運動且喜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在飲食控制不良加上藥物的副作用下,王先生胖了10公斤,糖化血色素在使用兩種口服藥後仍然高達11%,離王先生應該控制的標準糖化血色素7%以下,有一大段距離。後來,王先生改使用可以減重的與抑制食慾的血糖控制藥物,初期6個月成功減去6公斤,糖化血色素也減至7%,但因王先生長期無法配合飲食與運動,最後仍復胖,糖化血色素回到9%,目前需使用胰島素治療。

適當體重助控制血糖 可降低併發症機率與死亡率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一般內科徐佩君醫師解釋,第2型糖尿病起因於胰島素作用不良、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腸泌素不足,除先天的體質外,肥胖、不運動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常是促使糖尿病發病的兇手。許多大型研究都同步指出,對於肥胖的病患,體重控制不但可以延緩糖尿病前期的病患正式演變為糖尿病,對於已經是糖尿病的病患,更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與減少藥物的種類,對於死亡率與併發症的發生以及血壓、血脂肪都有正面影響。

徐佩君醫師強調,在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中,除了考量體重的管理,使用不會增加體重的藥物,甚至是幫助減重的藥物,完整的衛教團隊包含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加上病患的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80歲的劉姓老翁備受頭暈困擾,因為症狀一直沒有緩解,找了3間診所就診,每天三餐都要吃下12顆藥物,一天吃下36顆。就診後家醫科醫師透過雲端藥歷才發現,原來老翁長期頭暈、低血壓都是過度服藥引起的,減藥為每餐5顆後,老翁症狀改善,血壓也恢復正常。患者重複服用兩種高血壓的藥才會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近來上臉書等社群網站,常可看到臉友出去遊山玩水,有些是閨密一起輕旅行,有些則是全家出遊。出門旅遊時,由於需要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視光師溫嘉玲指出,配戴隱形眼鏡時,隱形眼鏡的保濕度、透氧量等,都是決定舒適度的重要指標。環境、溫度跟淚液品質 都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15歲正值青春的少年,時常不自覺地發出狗吠聲,還不停眨眼睛或是甩動頭部,也無法集中注意力;經由友人介紹到兒童神經科看診,才被診斷出罹患妥瑞氏症。醫師指出,妥瑞氏症會有不自主地發出怪聲(屬於聲語型發作)、聳肩、搖頭晃腦和眨眼睛(動作型發作)等症狀,常會被人指指點點或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麵包、餅乾、糖果、飲料等加工食品,顏色鮮豔、香味濃郁、嚐起來又相當美味;不過,通常都含有許多食品添加物。醫師表示,坊間加工食品都有添加無機磷,長期過量攝取容易提早老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國人磷攝取量超標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