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第2型糖尿病如何控制? 醫:從管理體重開始

第2型糖尿病如何控制? 醫:從管理體重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她改善飲食勤運動 血壓與血糖不靠藥物可達標

一名42歲的張女士,身高158公分,體重85公斤,兩年前因健檢發現高血糖,進而到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求診,醫師診斷其屬於肥胖的糖尿病患。她在診斷後積極的與醫師和衛教團隊配合,除了藥物治療外,並改變過去的飲食習慣,戒掉愛喝飲料、吃大量水果與喜食油炸和加工食品的習慣,以及養成運動的習慣,成功地在二年內減重15公斤;現在張小姐的血壓與血糖已經不需要靠藥物控制就能夠到達標準,而於門診追蹤中。

他不忌口、不運動 糖化血色素超標需胰島素治療

另一名54歲王先生,身高170公分,體重11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 34.6 kg/m2也是肥胖的糖尿病患。其罹患糖尿病時間兩年,但仍維持不愛運動且喜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在飲食控制不良加上藥物的副作用下,王先生胖了10公斤,糖化血色素在使用兩種口服藥後仍然高達11%,離王先生應該控制的標準糖化血色素7%以下,有一大段距離。後來,王先生改使用可以減重的與抑制食慾的血糖控制藥物,初期6個月成功減去6公斤,糖化血色素也減至7%,但因王先生長期無法配合飲食與運動,最後仍復胖,糖化血色素回到9%,目前需使用胰島素治療。

適當體重助控制血糖 可降低併發症機率與死亡率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一般內科徐佩君醫師解釋,第2型糖尿病起因於胰島素作用不良、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腸泌素不足,除先天的體質外,肥胖、不運動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常是促使糖尿病發病的兇手。許多大型研究都同步指出,對於肥胖的病患,體重控制不但可以延緩糖尿病前期的病患正式演變為糖尿病,對於已經是糖尿病的病患,更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與減少藥物的種類,對於死亡率與併發症的發生以及血壓、血脂肪都有正面影響。

徐佩君醫師強調,在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中,除了考量體重的管理,使用不會增加體重的藥物,甚至是幫助減重的藥物,完整的衛教團隊包含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加上病患的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針對長期臥病在床的患者,不能翻身、動彈不得,身為醫師或是家屬的你們,是否該給予他們一張良好舒適的床,對他們的身心才是有助益的。購買與使用氣墊床之前,該如何選購,才「管」用呢?長期臥病在床者,如褥瘡患者、失智症或脊椎損傷者,這些病患無法自由移動,必須靠著照顧者協助他們翻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大多數人都希望能有白皙的皮膚,但是你知道哪些是目前核准的美白成分嗎?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在選購美白化粧品時,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產品外包裝的全成分標示,以免少了荷包又傷害肌膚。目前衛福部核准使用的13種美白成分,如熊果素、維生素C衍生物、麴酸都具有美白功用;傳明酸、甲氧基水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現今社會情殺事件頻繁,許多人因為沒有良好的溝通,心生不滿、產生妒意、爭風吃醋或者故意激怒對方,因而產生恐怖的殺人或傷人行為,完整的家庭因而破碎。在一段關係中,其實到底誰才是所謂的「恐怖情人」,是主動傷人者?抑或可能是激怒對方沒錢,才引發對方可怕的殺人行徑呢?恐怖情人這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儘管控制失當,可能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致殘,但透過「量腰圍、測血糖、選輕食、勤運動」預防干預,還是可以即早發現、甚至延遲糖尿病的發生。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長期致力於糖尿病防治宣導教育及關懷活動,提醒國人主動關懷血糖,早期治療、定期追蹤,維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