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第3劑疫苗預約人氣旺 莫德納為何這麼難搶?答案在這

第3劑疫苗預約人氣旺 莫德納為何這麼難搶?答案在這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18)日上1922搶預約莫德納疫苗當追加劑,打支疫苗好過年的同時,放眼國際:近日全球Omicron疫情嚴峻,不少國家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想法,但在台灣是否可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18)日鬆口,「與病毒共存」也是一個方向。同時因Omicron的發病時間短,且大多在3天內就驗出,未來將討論縮短隔離時間。有公衛學者建議,可將解隔離標準從現行的發病後10天改為發病後5天。


以後檢疫時間要變短了? 陳時中:僅有方向沒有計畫


國內外專家都發現,Omicron潛伏期比Delta等病毒前輩更早。一般來說,感染Omicron後大約3天就會有症狀,同時具備傳染力。美國疾病管制局便在2021年底提到,確診者隔離天數將從10天縮短至5天。陳時中表示,未來將依照世界疫情,「未來將朝向縮短檢疫日期的方向走」。他強調現在僅有方向,沒有計畫,須待更多科學證據。


1922平台第20期預約開始 這款疫苗最搶手


「1922疫苗預約平台」在今(18)日開放第20期疫苗追加劑的接種,莊人祥說明,截至,目前最多人預約的是莫德納疫苗。第20提供114萬疫苗量能,其中AZ量能為1.8萬、BNT為70萬、莫德納34萬、高端7.6萬。至18日下午1時,所有疫苗的預約率為25%。


很多人疑惑為何莫德納疫苗名額最少,莊人祥解釋,中央已將250萬人份的追加劑交給各縣市政府,預計19、20期加起來將會接種94萬劑左右,其餘留給醫院預約以及被造冊的民眾。


各縣市保留約100多份疫苗給當地政府造冊保留量能,符合造冊資格者多是65歲以上民眾,多數縣市僅提供BNT與部分莫德納。莫德納偏少,莊人祥提醒,BNT與莫德納都是mRNA疫苗,有打疫苗比打什麼疫苗更重要。


第3劑疫苗預約人氣旺 莫德納為何這麼難搶?答案在這

▲所有疫苗中以莫德納的預約率最高。(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網路上有網友自稱「疫苗鑑賞家」他強烈推薦所有人的追加劑,都打莫德納,因為抗體生成最佳。這些鑑賞家僅是依據科學資料加上個人感受,但不同研究有不同的指標,面對不同變異株狀況也不同。重點是「有打就是好」。


莊人祥表示,會不會染疫,T細胞免疫強度為相關指標,因此不論是Omicron或是其他變異株的效果,依照每一種疫苗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的地點有所不同。各種變異株在流行時,各研究成果很難比較。且不同的實驗成果不能夠拿來比較,像是有些實驗單位用半劑量莫德納,有些用全劑量。「我國使用半劑量莫德納,用來與全劑BNT或全劑莫德納,比較不適合。」目前的目標是補上第3劑,打哪一牌都可以。


指揮中心表示,月17日COVID-19 疫苗接種36萬3,124人次;目前疫苗接種率為第1劑80.77%、第2劑72.51%、追加劑接種率8.55%。


手機疫苗護照北市搶先施行 陳時中:預計周四研議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北市府希望在公有市場等地,推行疫苗護照。歐盟針對疫苗護照的規定,有「單次使用」、「方便攜帶」、「資料不留存」這3大原則。北市所進行的疫苗護照,則以「資料最少暴露」的前提來滿足需求。另外預計週四研議,如取得共識,週五就會上路。


未來要有「與病毒共存」心理準備 不再追求「零確診」


有關於多位國外學者,以及前副總統陳建仁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構想。陳建仁在16日的中研院新書分享會中提到,部分高疫苗覆蓋率國家開始強調與病毒共存,不再追求「零確診」,未來新冠肺炎病毒將流感化。


對此陳時中表示,將進行多層次防疫,然全民都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從自身做起,只要落實打疫苗、戴口罩等規範,就有望清零。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預防糖尿病就從飲食著手 多吃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根據一份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 B3 並不能預防心臟病或中風發生,反而還會引發糖尿病、出血甚至死亡;醫師警告含維生素 B3 的藥物已不適合再拿來開藥治病,而一般通路就可以買到的含維生素 B3 保健產品,則是另一個更大的隱憂。 人工促進 HDL 膽固醇沒有用 維生素 B3 ...

閱讀詳情 »

熬夜加班太疲勞、運動前沒有好好熱身,這些都有是有可能造成抽筋的原因,尤其是老人、懷孕的準媽媽們、運動員最容易有腿部抽筋的問題。最討厭的是每當半夜睡得正熟,被突如其來的抽筋痛醒擾亂睡眠,長期下來不但睡眠品質變差,可能還會導致「熊貓眼」產生。 其實抽筋是可以預防的!以下分享一些小方法,可有效預防夜間抽...

閱讀詳情 »

在市面上有許多的水果,很多人選吃水果時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愛好或者是水果的形狀好不好看而選購水果。其實,水果好看未必就好吃,我們在選購水果的時候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看”:看身體健康狀況、看顏色、看水果成分。 吃水果一定好嗎?不一定。 人有不同的體質,水果也有不同的成分和特質。好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