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第3劑疫苗預約人氣旺 莫德納為何這麼難搶?答案在這

第3劑疫苗預約人氣旺 莫德納為何這麼難搶?答案在這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18)日上1922搶預約莫德納疫苗當追加劑,打支疫苗好過年的同時,放眼國際:近日全球Omicron疫情嚴峻,不少國家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想法,但在台灣是否可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18)日鬆口,「與病毒共存」也是一個方向。同時因Omicron的發病時間短,且大多在3天內就驗出,未來將討論縮短隔離時間。有公衛學者建議,可將解隔離標準從現行的發病後10天改為發病後5天。


以後檢疫時間要變短了? 陳時中:僅有方向沒有計畫


國內外專家都發現,Omicron潛伏期比Delta等病毒前輩更早。一般來說,感染Omicron後大約3天就會有症狀,同時具備傳染力。美國疾病管制局便在2021年底提到,確診者隔離天數將從10天縮短至5天。陳時中表示,未來將依照世界疫情,「未來將朝向縮短檢疫日期的方向走」。他強調現在僅有方向,沒有計畫,須待更多科學證據。


1922平台第20期預約開始 這款疫苗最搶手


「1922疫苗預約平台」在今(18)日開放第20期疫苗追加劑的接種,莊人祥說明,截至,目前最多人預約的是莫德納疫苗。第20提供114萬疫苗量能,其中AZ量能為1.8萬、BNT為70萬、莫德納34萬、高端7.6萬。至18日下午1時,所有疫苗的預約率為25%。


很多人疑惑為何莫德納疫苗名額最少,莊人祥解釋,中央已將250萬人份的追加劑交給各縣市政府,預計19、20期加起來將會接種94萬劑左右,其餘留給醫院預約以及被造冊的民眾。


各縣市保留約100多份疫苗給當地政府造冊保留量能,符合造冊資格者多是65歲以上民眾,多數縣市僅提供BNT與部分莫德納。莫德納偏少,莊人祥提醒,BNT與莫德納都是mRNA疫苗,有打疫苗比打什麼疫苗更重要。


第3劑疫苗預約人氣旺 莫德納為何這麼難搶?答案在這

▲所有疫苗中以莫德納的預約率最高。(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網路上有網友自稱「疫苗鑑賞家」他強烈推薦所有人的追加劑,都打莫德納,因為抗體生成最佳。這些鑑賞家僅是依據科學資料加上個人感受,但不同研究有不同的指標,面對不同變異株狀況也不同。重點是「有打就是好」。


莊人祥表示,會不會染疫,T細胞免疫強度為相關指標,因此不論是Omicron或是其他變異株的效果,依照每一種疫苗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的地點有所不同。各種變異株在流行時,各研究成果很難比較。且不同的實驗成果不能夠拿來比較,像是有些實驗單位用半劑量莫德納,有些用全劑量。「我國使用半劑量莫德納,用來與全劑BNT或全劑莫德納,比較不適合。」目前的目標是補上第3劑,打哪一牌都可以。


指揮中心表示,月17日COVID-19 疫苗接種36萬3,124人次;目前疫苗接種率為第1劑80.77%、第2劑72.51%、追加劑接種率8.55%。


手機疫苗護照北市搶先施行 陳時中:預計周四研議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北市府希望在公有市場等地,推行疫苗護照。歐盟針對疫苗護照的規定,有「單次使用」、「方便攜帶」、「資料不留存」這3大原則。北市所進行的疫苗護照,則以「資料最少暴露」的前提來滿足需求。另外預計週四研議,如取得共識,週五就會上路。


未來要有「與病毒共存」心理準備 不再追求「零確診」


有關於多位國外學者,以及前副總統陳建仁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構想。陳建仁在16日的中研院新書分享會中提到,部分高疫苗覆蓋率國家開始強調與病毒共存,不再追求「零確診」,未來新冠肺炎病毒將流感化。


對此陳時中表示,將進行多層次防疫,然全民都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從自身做起,只要落實打疫苗、戴口罩等規範,就有望清零。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預防糖尿病就從飲食著手 多吃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雙北淪重災區,除了疫情指揮中心之外,雙北近來天天開防疫記者會,直播時也會有手譯員在一旁打手語,協助聽障者理解記者會最新內容。但有民眾質疑,手語老師不戴口罩,恐成防疫破口。抑揚頓挫及標點符號都呈現在臉上北市府副發言人林珍羽表示,相關疫情記者會,手語老師均未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你知道嗎?牙周病可能會致癌!牙周病已陸續被許多研究證實可能導致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發生,近年來,更有多項國外醫學研究發現,牙周病菌可能增加罹癌風險。禾睿牙醫診所院長呂睿庭特別呼籲民眾,一旦發現牙齦炎或牙周病,應盡早接受治療,不要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拖延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期。 國...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多時,現在疫情也進一步蔓延到台灣,在人人自危的關頭,都很擔心受到感染而在家防疫,家醫專科張芳嘉醫師表示:台灣民眾的衛生保健概念高,除了戴口罩與不時用酒精消毒、勤洗手之外,也很注意自身健康,透過保健食品來調節身體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劑強心針,選擇能安心消費的保健食品是關鍵。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疫情警戒,大家宅在家,有很長時間都沒有運動,血液循環不良,且肌肉僵硬,常常手腳麻,甚至容易頭暈眼花,還會有胸悶喘不過氣!醫師提醒,若是長時間久坐,又缺乏運動,往往會血液循環不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有猝死之虞,最好是能使血管活絡,加強防範心血管疾病提早報到。三酸甘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