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神疾病≠暴力行為 關懷社區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 ne;暴力行為 關懷社區精神病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相信近日提到臺北內湖女童遭割喉死亡事件,大家都會表達出「好可怕、怎麼會這樣、他有精神病吧!這個社會生病了嗎?」這些憂慮、恐慌及謾罵等言語及情緒,甚至開始對人際間產生不安全感,懷疑四周的人,尤其是陌生人是否對我有敵意、是否要傷害我。然而,大眾對於精神病人的誤解,往往是更加深恐慌的關鍵。

以物質逃避內心無力感

在傳統社會裡,人與人之間很親密,與左鄰右舍會打招呼及互相關心,但在現今講求速度的社會,人際關係容易冷漠,易衍生焦慮等情緒困擾,嚴重時產生恐慌、憂鬱,容易以網路或酒精、毒品等物質試圖逃避內心的無力感,而長久使用可能伴隨身心疾患。

精神疾病≠暴力行為

社會大眾往往認為精神病人具有攻擊性,對精神疾病的誤解及迷思,導致精神病人成了人人害怕的對象,當被貼上精神疾病標籤後,常常讓精神病人及其家屬抬不起頭。然而,精神醫療相關研究證實,精神病人的攻擊性並未比一般人高,但媒體往往將有暴力行為的個案直接與精神疾病做連結,造成社會大眾的誤解和恐慌。

多些關懷 早點發現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應重拾人際關係,以關懷的言語及溫暖的態度拉進彼此距離。而勿以異樣眼光看待有身心疾患困擾的朋友,請社會大眾及家屬多給予支持、鼓勵及關懷,大多數的精神病人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仍可穩定地回歸社區裡生活。另外,若發現自己或身旁的親朋好友出現如:憂鬱、焦慮、活動量明顯減低或增加和睡眠變差等情形,應儘早尋求專業諮詢或精神科醫療人員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疾病的預後變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4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一般認為吃巧克力可讓人心情愉快,不少學生以巧克力來補充熱量、提振精神;但巧克力熱量、油脂高,效果恐適得其反喔!但新北市聯合醫院營養師吳媖君說,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每100公克黑巧克力的熱量相當於27顆方糖、等於33.3公克脂肪,若大量攝取,會增加腸胃負擔、引發脹氣,反而讓人更容易疲倦,甚至影響專注...

閱讀詳情 »

運動時間少,排便總是不順暢?至少在飲食上要用點力吧!哪些營養素可以幫助排便?又對應到哪些食材?讓營養師張益堯告訴你,超實用,一定要看!★多吃高纖糙米,白米只剩澱粉 纖維是促進腸道蠕動的重要元素,可幫助排便的主要營養素有「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大部粉的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都有,可以吸附水分增加糞...

閱讀詳情 »

工作壓力大,吃得多卻動得少,便秘成為通病,一旦毒素累積,容易造成腸道病變,甚至罹患大腸癌,北市林森中醫醫院醫師黃珏頴建議,除了多喝水、常運動,也應補充含有粗纖維素的蔬果,地瓜、地瓜葉及芥蘭、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最推薦!一週排便少於3次即是便秘 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便是大腸...

閱讀詳情 »

排便不順的問題越來越普遍。你知道嗎?最好的排便頻率是每天1~2次,如果2~3天才能排便一次,就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了。以下提供幾個生活小智慧,可以有效改善便秘喔!便秘可能造成肥胖、影響兒童智力 因為排便就是將經過消化吸收後不要的毒素與廢物排除體外,如果無法正常且規律的將這些毒素與廢物排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