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又夜尿多人生害了了? 中醫治療有妙方

糖尿病又夜尿多人生害了了? 中醫治療有妙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近50歲的蔡先生,在科技業擔任高階主管,工作繁忙而疏於身體照護,既沒時間運動,飲食更是不忌口,雖值壯年,健康卻亮起紅燈。幾年前一次外出不慎跌倒受傷,小腿上不大的傷口卻歷經數月無法痊癒,經檢查後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此外,也有夜間頻尿與大便次數多且軟散的症狀,在親友介紹下至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尋求協助,經三個月中藥與針灸治療,以及飲食控制,不僅夜尿與排便的症狀獲得改善,飯前血糖也獲控制。

第二型糖尿病 中醫滋陰清熱治療

楊茲甯醫師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病」的範疇,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臨床表現為口渴多飲、口乾唇燥、皮膚搔癢等,可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來治療。

若病情日久失控,則陰損及陽,反倒使腎陽衰微、腎失固澀,引發夜尿頻數不禁;另一方面,因腎陽先虛,元氣衰弱不足以滋養脾腎,亦導致頻繁排便且質地軟黏的問題。

中藥調理病症 改善身體不適

楊茲甯醫師開立腎氣丸、縮泉丸為主方,加入溫補脾腎的中藥,並運針於肚子上的穴位如氣海、關元、大橫,調補脾腎之氣,以改善頻尿與頻便;再加上腎經的太谿穴,脾經的陰陵泉,胃經的內庭穴等具有穩定血糖功效的穴位。

經治療三個多月後,蔡先生夜尿的頻率已下降至兩次,睡眠品質改善良多,白天精神變好、排便的次數也降低,工作起來更有效率;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蔡先生回診時驚喜的表示,本來將近150mg/dl的飯前血糖,竟然也意外地下降了,穩定的維持在110mg/dl左右,獲得良好的控制。

飲食控制+中醫輔助 糖尿病獲得控制

楊茲甯醫師提醒,糖尿病的患者,除了飲食需忌口,盡量選擇原型食物,少吃加工、調味過重的食品,也要控制糖份的攝取,過甜的水果、含糖飲料都要避免;同時更要適度的運動,以提振陽氣,如太極拳、瑜珈、健走等都是很棒的選擇,此外依據個人的體質與病程的演進,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方藥對症,輔以針灸。

【延伸閱讀】

男嬰血紅素僅不到一般新生兒1/3 四年後發現竟是血友病

她雙頰毛孔粗大、常泛紅 竟是逾百隻蟲蟲惹的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結節硬化症(TSC)為一罕見顯性基因遺傳疾病,因體內調控細胞成長的煞車基因出問題導致出現全身性的錯構瘤(Harmatoma)。結節不只限於皮膚,也會出現在體內各器官甚至腦部,因此患者也常伴隨癲癇問題,不只嚴重影響到生理、心理,還可能造成智力與行為認知障礙。除此之外,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您曾有想過上課看不清黑板字、晚上無法好好念書、不自覺撞到人、用餐時夾不到想吃的菜等等的日常生活嗎?這些再平凡不過的,對於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的患者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挑戰,也對病友與照顧者造成重大的影響。由於是早發疾病,對於好發族群如幼兒、青少年患者,因疾病導致視力模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高雄報導】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患者平均手術年齡約在70歲左右。但近年來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是因為高度近視使得眼球提早老化。目前只有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能夠有效治癒白內障,而人工水晶體的挑選更是影響術後視覺的關鍵因素,如何挑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人工水晶體也成為白內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歲的美華(化名)六年來飽受全身莫名疼痛所苦,導致無法工作,情緒也變得焦慮及暴躁,連家人都無法諒解,還誤認她在無病呻吟,讓她對人生感到相當絕望。某日因為疼痛再度發作到急診求助,由於美華一直喊著全身痛,又無法清楚說出哪裡痛,讓急診醫師毫無頭緒,經詳問後發現美華的下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