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年輕化 19歲男大生也遭殃

糖尿病年輕化 19歲男大生也遭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正值大學青春歲月,本是念書和談戀愛交織的熱血年紀,一名19歲男大生卻得因糖尿病定期到醫院報到。原來這名男大生不久前在短時間內暴瘦30公斤,還自認為減肥成功而沾沾自喜,不料經醫院檢查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所幸他發現的早,也積極配合治療,目前血糖控制良好,狀況也十分穩定,讓身旁的家人朋友鬆了一口氣。

年輕人美食不忌口 小心糖尿病提早上身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年輕人時常與三五好友聚會共享美食,大口吞下的佳餚,都讓年輕人更邁向糖尿病一步。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盧介祥指出,近年來,糖尿病臨床案例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由於現代人生活條件好,食物充沛加上飲食西化,無法抵抗美食誘惑,又多吃少運動,導致肥胖比例相對提高,加上部分民眾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糖尿病不再是年長者的常見病症,年輕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

絕不可自行斷藥 輕忽病情恐截肢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糖尿病患者不清楚疾病的嚴重性,自行斷藥的個案時有耳聞,容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遺憾。盧介祥提到一名32歲男性六年前即確診為糖尿病,不過患者不以為意,平時僅依賴門診藥物來控制病情,服藥後並未養成自行血糖檢測的習慣,在長時間的累積下,病情惡化且產生多種併發症,不僅左右兩腿和小指頭已遭截肢,也併發青光眼和腎臟功能下降等問題,所幸目前利用新一代降糖藥物接受治療,患者病情獲得控制,情況穩定許多。

新一代降糖藥物問世 用藥簡單不易胖

糖尿病年輕化 19歲男大生也遭殃盧介祥表示,過去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藥物以磺醯尿素類與雙胍類藥物為主,雖然能夠快速降低患者血糖,卻會導致患者體重增加副作用,外型上的改變,影響不少患者的治療意願,也提高因肥胖造成病情惡化的風險。而根據研究,新一代降糖藥物不僅能有效降低血糖,還能減少低血糖的發生,不會引起肥胖,針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就不用擔心副作用的影響;另外,新一代降糖藥物的藥劑用量幾乎固定,不需時常調整,用藥方式變得簡單,並且有健保給付,患者再也不用每天來回奔波,大幅減少患者的負擔。

高風險族群應主動篩檢 及早發現不恐慌

近年來隨著醫療進步,盧介祥呼籲民眾對於糖尿病不要過度恐慌,其實患者只要遵照醫師指示用藥,隨時檢測自身血糖狀況,基本上都能維持一般人的生活型態。盧介祥也提醒超過45歲以上,或是本身有肥胖、家族遺傳史、短時間內體重暴增或暴瘦的民眾,都應主動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及早發現提早治療,才能減少對患者和家屬的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6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出現血尿時千萬別大意,嚴重恐演變腎臟病!日前一名28歲男性業務員,因想在年末衝業績,近兩個月以來常常與客戶飲酒搏感情,直到近來因發燒不適而就醫,經檢查發現多顆腎結石與泌尿道感染,確診為腎結石且急性腎盂腎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腎臟內科劉文治醫師指出,若腎臟長期反覆發炎,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0歲的徐先生30年來幾乎每天喝酒,半年前摸到右頸部有腫塊,因為工作忙沒有多想,1個月後感覺腫瘤變大,才趕緊到耳鼻喉科檢查,確診為下咽癌4期;其實早在摸到腫塊前1個多月,他已經感覺到吃東西卡卡的,只是沒有在意,延宕病情超過2個月,這期間感覺腫瘤快速變大。化學治療+放射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0歲的小慧(化名),日前到醫院婦產科求診,主述每次搭遊覽車出遊時,因尿意頻頻且憋不住,讓她二個小時車程跑了不下10趟廁所,嚴重影響遊興!平常在家半夜也頻跑廁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更讓她在公眾場合感到不自在。過去曾經透過藥物治療無效,經完整評估後,診斷小慧患有「混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雖不具傳染性,但顯露在皮表的患部不僅帶來發紅、脫屑、搔癢,也常被外界所誤解,造成患者對外表的不自信與社交上的困擾。然而,部分患者卻常因為對疾病不了解而逕自中斷治療,對乾癬治療也僅停留在皮膚症狀,輕忽潛藏皮表之下的併發症危機,甚至有個案直到發生心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