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患染疫死亡率高8倍 醫師擬定安全「就醫路徑」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族群更得當心新冠肺炎,根據中國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比一般患者高出8倍,在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下,已經有不少須定期回診的糖尿病患者對於「回診」開始卻步,不讓病情被疫情耽誤,國內專業醫師們就為患者提供就醫路徑建議,讓患者可依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就醫方向。

血糖一旦沒有持續穩定控制,如果引發其他併發症,醫師警告,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很大,甚至有可能致命。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紀較大,免疫力較差,常併發心血管系統共病,如果原本血糖就失控,染疫後自然就更容易出現狀況。所以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人,在防疫期間更要加緊監控血糖。

若想避免長時間停留醫院,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建議,針對出現疑似糖尿病症狀的民眾,如果對於長時間待在醫院感到不安,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有更快速的篩檢方式或是到社區診所進行檢測。

除此之外,須長期監控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正接受居家檢疫或隔離的糖尿病患者,醫師也有就醫路徑指引,明確了解到什麼情況需到醫院治療,而何時到社區診所是較佳的選擇,減少在防疫與血糖控制間的無助感。

對於須長期監控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黃建寧表示,疫情期間確實出現病人未按時回診的現象,然而目前國內多家醫院已設「藥來速」,由藥師將藥送至醫院門口,病人或家屬已可免入院拿藥。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強調,疫情期間,須定期回診的病人可以與醫師討論開立連續慢性處方箋的可能性,讓患者也可以在社區藥局就近取藥,減低他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需求。但若患者病情嚴重或出現其他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與腎病變時,仍建議須回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須居家檢疫與隔離的糖尿病患者,則可透過「通訊診療」確保治療不中斷,可以撥打1922防疫專線請衛生局安排「通訊診療」,醫療團隊會透過視訊的方式以了解患者情況,再請家屬到醫院領藥,以確保血糖控制不中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公布「社交距離」二階段時程 最後將全禁娛樂、非必要性活動

318人挨罰破2千萬還不怕 居家檢疫即起「零容忍」抓到擅離就強制安置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李訢愷/新北市報導 一群音樂班的高中生在忙完學測之後,便開始規劃服務長輩們的『無憂之旅』音樂會,在青年節前夕到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附設精神護理之家演出特別有意義。 新北高中音樂班鍾其珍老師表示,音樂班同學於高中三年專業課程的內容包含了演奏、理論及創作權等方面的完整訓練,為整合高中三年專業學習,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次手術失敗,仍不放棄!一名熱愛馬拉松運動的女子,每天有運動習慣,7年前一次跑完馬拉松後,發現左下肢異常痠麻痛,檢查發現脊椎滑脫合併椎間盤突出需要開刀,先後接受3次手術,不僅沒能恢復健康,還導致慢性腰痛,嘗試各種療法皆無療效,必須靠止痛藥才能度日,最後接受經脊椎前路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萬分之一的不幸運,竟發生在自己身上。37歲的林先生,一次因工作中跌倒傷及頸椎,造成四肢無力、麻木的症狀,必須手術解除受到壓迫的脊髓,沒想到就在全身麻醉之後,手術中血壓一路降低,甚至心跳停止,懷疑就是麻醉引發的過敏性休克,所幸醫療團隊機警急救,生命徵象逐漸回穩,並在家屬...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台灣知名「金曲歌后」詹雅雯確診巴金森氏症,新聞一出立刻引起台灣民眾關心,一來不捨詹小姐受病痛折磨,二來震驚年紀輕輕怎麼會罹患這個疾病 ? 由於台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全球患者約為800萬人,台灣目前病患人數約為10萬人。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