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患染疫死亡率高8倍 醫師擬定安全「就醫路徑」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族群更得當心新冠肺炎,根據中國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比一般患者高出8倍,在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下,已經有不少須定期回診的糖尿病患者對於「回診」開始卻步,不讓病情被疫情耽誤,國內專業醫師們就為患者提供就醫路徑建議,讓患者可依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就醫方向。

血糖一旦沒有持續穩定控制,如果引發其他併發症,醫師警告,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很大,甚至有可能致命。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紀較大,免疫力較差,常併發心血管系統共病,如果原本血糖就失控,染疫後自然就更容易出現狀況。所以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人,在防疫期間更要加緊監控血糖。

若想避免長時間停留醫院,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建議,針對出現疑似糖尿病症狀的民眾,如果對於長時間待在醫院感到不安,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有更快速的篩檢方式或是到社區診所進行檢測。

除此之外,須長期監控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正接受居家檢疫或隔離的糖尿病患者,醫師也有就醫路徑指引,明確了解到什麼情況需到醫院治療,而何時到社區診所是較佳的選擇,減少在防疫與血糖控制間的無助感。

對於須長期監控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黃建寧表示,疫情期間確實出現病人未按時回診的現象,然而目前國內多家醫院已設「藥來速」,由藥師將藥送至醫院門口,病人或家屬已可免入院拿藥。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強調,疫情期間,須定期回診的病人可以與醫師討論開立連續慢性處方箋的可能性,讓患者也可以在社區藥局就近取藥,減低他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需求。但若患者病情嚴重或出現其他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與腎病變時,仍建議須回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須居家檢疫與隔離的糖尿病患者,則可透過「通訊診療」確保治療不中斷,可以撥打1922防疫專線請衛生局安排「通訊診療」,醫療團隊會透過視訊的方式以了解患者情況,再請家屬到醫院領藥,以確保血糖控制不中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公布「社交距離」二階段時程 最後將全禁娛樂、非必要性活動

318人挨罰破2千萬還不怕 居家檢疫即起「零容忍」抓到擅離就強制安置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研究發現:喝酒上臉的人代謝受阻「從醫學上講,『喝酒臉紅的人更能喝』的說法是錯誤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施先艷日前表示。她 說,任何食物進入人體後都要進行消化代謝。酒精代謝主要靠肝臟裡的乙醛脫氫酶2。酒量大的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相對夠用。而喝酒紅臉的人,說明肝臟內的 乙醛...

閱讀詳情 »

吃了一個西瓜卻中毒流產,到底怎麼回事?  天氣轉熱,很多人已經開始吃西瓜嚐鮮降溫,然而在青島即墨、膠州等地,12名市民日前吃了“黑美人”西瓜後,紛紛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被查出有機磷中毒,有一名孕婦甚至因為毒素侵入到血液中,胎兒不​​保。 吃完十分鐘便眼花、舌頭...

閱讀詳情 »

非得吃隔夜菜,最好避開菜葉類,才能降低致癌物質的產生!不浪費食物是一種美德,不少家庭習慣將前一天吃剩的綠色蔬菜,作為隔天的便當菜,但這樣的做法,會讓含有硝酸鹽的蔬菜,經長時間置放與再加熱的過程中,分解出亞硝酸鹽,為胃腸癌的危險因子。營養師說,雖然吃隔夜菜罹癌的說法,目前沒有研究數據支持,但還是建議蔬...

閱讀詳情 »

兒童節到了,許多家長會帶小朋友到老街遊玩,懷舊柑仔店販售的「古早味糖果」是孩子的最愛,不過北市衛生局抽驗,14%的零食標示不合格,大家選購前最好看清楚標示喔!小朋友都愛吃零食,學校附近及老街「柑仔店」是最常購買的地方,台北市衛生局抽查發現,36件包裝零食中,有5件標示不合格,不是漏了標示使用的食用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