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有三多 中西醫雙管齊下截長補短

好發糖尿病,主要是因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所導致,多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三多症狀,通常多採以西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指出,口服降血糖的西藥,很容易會出現低血糖、抗藥性等現象,因此若能合併中醫治療,則能有效幫助紓緩症狀。

臨床上,1名約60歲女性,罹患糖尿病已10年,過去曾服用西藥約3年,但血糖值仍起伏不定,直到合併中醫治療的方式,才逐漸改善病情;阮膺旭說,患者常有精神不佳、口乾舌燥,甚至水腫、小便少等症狀,屬於肝腎陰虛以及氣陰兩虛型,透過具有補氣滋陰等中藥材治療後,患者已逐漸掌控病情,不但水腫改善,血糖也降至150以下。

醫師阮膺旭進一步說明,過去在西醫治療上,多以口服降血糖藥及注射胰島素為主,但容易使患者藥量增加等情況出現,因此透過黃耆、山藥、玉竹、天花粉、葛根等具有降血糖的中藥材,能幫助有效控制病情。

糖尿病因初期及中期較無明顯症狀,易讓人忽略,尤其糖尿病常合併高血脂症等症狀,更不能輕忽嚴重性;阮膺旭呼籲,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的確可明顯改善症狀,但若為坊間常用的六味地黃丸等藥材,仍需與專業醫師討論後,較為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酷酷的外表下帶有幾分緬腆,五歲的楊小弟是先天上心室頻脈患者,現在看起來相當健康的他,曾經飽受口服藥物副作用之苦,心律不整也不斷復發。臺大兒童醫院邱舜南醫師說明,上心室頻脈是指心臟循環多了一條線路,造成不正常的迴繞,一般五歲孩童心跳約在80~90下,楊小弟發病時心跳卻可能...

閱讀詳情 »

近日,市中醫院婦科接診一例巨大粘液性囊腺瘤病例,瘤體之大而患者年齡之小,令人詫異。專家提醒要家人要關注少女身體發育異象,多向孩子普及健康常識。 今年冬天特別寒冷,孩子們穿著也相對較多。春節前,小麗媽媽給孩子買新衣服,卻意外發現14歲的女兒肚大如鼓。經盤問,小麗並無過失行為,那是否因貧血而引致脾腫大呢...

閱讀詳情 »

【02】指縫凹的很深的是酸性體質。 【03】中指會彎說明你的脊椎開始彎了。 【04】小便發黃注意自己可能會有腎結石。 【05】三歲以上的小孩和八十歲的老人都可以看手。 【06】如果手的顏色發黃,肝膽不好,所以脾氣就很差。 【07】無名指到食指中間有條線,叫完美線。也叫過敏線。 【08】斷掌的人是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