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納豆疑出血性腦中風 醫籲掌握口訣「臨、微、不、亂」

納豆疑出血性腦中風 醫籲掌握口訣「臨 微 不 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二屆理事長,也是現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按新聞報導現況所述,納豆主要症狀為「腦中風」表現,在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八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近兩成患者,則為納豆的「出血性中風」病況,乃因其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腦部損傷。

每17分鐘就有一人中風 缺血性為大宗

葉守正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每十七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醫治腦中風患者,傾向以優先保護尚未受影響的腦細胞,避免壞死,並積極預防下次中風。若當有輕微或類中風前兆時,如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手腳發麻無力等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手軟、微笑不對稱、口齒不清 速送醫

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牢記「臨、微、不、亂」四字,是葉守正醫師特別叮嚀評估腦中風的四字重要口訣:「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

葉守正醫師提醒並呼籲民眾,應定期做預防性腦血管檢查,可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等檢查,皆可評估自身是否為腦中風的潛在風險對象。除了定期健康檢查,若有肥胖、有菸酒癮、心臟疾病者,屬高風險族群,需更加謹慎。特別是40歲以上民眾,有中風家族史,於日常生活更要做好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即能解除「腦中風」這顆不定時炸彈。

【延伸閱讀】

簡單生活七件事(七)預防腦中風動起來! 每周運動量你達標了嗎?

高齡9旬嬤缺血性腦中風 顱內動脈取栓術搶救成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7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中秋節腳步越來越近,許多糖尿病患者會將飲食控制重點放在月餅、澱粉類食物,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醫師、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宏麟提醒,對於糖尿病友來說,吃太鹹的食物,一方面加重腎臟負擔,另一方面,吃太鹹時,因為口渴,也會導致白飯、吐司吃太多、容易喝過多含糖飲料,這些都不利糖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DHA及AA被譽為「腦黃金」,能促進腦部發展,與小孩智力發展、上班族思慮清晰、老年人延緩腦力退化,關係都密不可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AA和DHA最佳比例為2:1,是幫助大腦發育的重要組成成分;此外,目前坊間更有植物微藻DHA以及大豆萃取物(含磷脂絲胺酸PS)、牛磺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現代人愛用通訊軟體聊天,但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卻鮮少有人注意到,手機在接收訊號時會釋放大量的電磁波,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體質較敏感的人可能會有頭暈、想吐的症狀出現。此外,許多人也擔心藍光的傷害,因此市售的抗藍光螢幕,及濾除藍光APP十分受歡迎,但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中秋連假,又到了與親友相約大啖美食的好時節,但一餐下來,後遺症可真不少,營養不均衡、熱量超標、肚子充滿廢氣、排便卡卡不暢快!為避免健康拉警報,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提醒,享用美食之際,應多吃點「三高一低」特性的水果,像奇異果、柚子、芭樂、小番茄等,用高維生素C、高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