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納豆疑出血性腦中風 醫籲掌握口訣「臨、微、不、亂」

納豆疑出血性腦中風 醫籲掌握口訣「臨 微 不 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二屆理事長,也是現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按新聞報導現況所述,納豆主要症狀為「腦中風」表現,在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八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近兩成患者,則為納豆的「出血性中風」病況,乃因其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腦部損傷。

每17分鐘就有一人中風 缺血性為大宗

葉守正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每十七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醫治腦中風患者,傾向以優先保護尚未受影響的腦細胞,避免壞死,並積極預防下次中風。若當有輕微或類中風前兆時,如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手腳發麻無力等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手軟、微笑不對稱、口齒不清 速送醫

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牢記「臨、微、不、亂」四字,是葉守正醫師特別叮嚀評估腦中風的四字重要口訣:「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

葉守正醫師提醒並呼籲民眾,應定期做預防性腦血管檢查,可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等檢查,皆可評估自身是否為腦中風的潛在風險對象。除了定期健康檢查,若有肥胖、有菸酒癮、心臟疾病者,屬高風險族群,需更加謹慎。特別是40歲以上民眾,有中風家族史,於日常生活更要做好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即能解除「腦中風」這顆不定時炸彈。

【延伸閱讀】

簡單生活七件事(七)預防腦中風動起來! 每周運動量你達標了嗎?

高齡9旬嬤缺血性腦中風 顱內動脈取栓術搶救成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7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06 春節年假長達九天,計畫好旅遊行程了嗎?有哪些旅遊景點可以去玩呢?如何才能健康迎新年呢?董氏基金會建議,春節年假全家出遊,無菸景點絕對是首選,全臺有166個無菸景點,都是室內全面禁菸,戶外須在指定區域才可以吸菸,若是戶外沒有設吸菸區,就是表示全面禁菸。 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2013/02/06 流行性感冒會出現包括急性發燒、頭痛、咳嗽或全身肌肉痠痛等全身性症狀,尤其進入冬天更容易好發流行;嘉義長庚醫院一般內科暨腎臟科醫師張弘育指出,因流感的傳染力較強,通常會持續好發至1、2月不等,因此民眾更不得掉以輕心。 除了全身性症狀外,流行性感冒還可能會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2013/02/06 孩子的成長不可等!老人家會有「大隻雞慢啼」的說法;其實,寶寶的生長有其一定時程,家長可經由及早篩檢,並掌握早期療育6歲前黃金期,就能使寶寶的成長不落人後。 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張秋文科長表示,嬰幼兒6歲前是黃金療育時期,由於神經系統可塑性大,3歲前更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2013/02/07 年節將至,一不小心可能就攝取過多熱量,尤其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除了每天應按時測量血糖外,飲食上更要懂得忌口;台南衛生局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未能控制好熱量,可能會使血糖飆高,提高併發症的機率,不得輕忽嚴重性。 像是蛋黃、烏魚子、小魚干等過年菜色,因膽固醇含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