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納豆腦出血開刀》腦中風常見6症狀,醫籲4口訣速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納豆腦出血開刀》腦中風常見6症狀,醫籲4口訣速判

近日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神經內科醫師就指出,按新聞報導現況所述,納豆事先感到突發性頭痛劇烈,送醫檢查後發現腦壓過高,並合併有出血症狀,皆屬「腦中風」表現。

血管破裂恐腦損,2成患者腦中風有「出血」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8成患者,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近2成患者,則為納豆所屬的「出血性中風」病況,是因其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腦部損傷。

葉守正指出,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7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醫治腦中風患者時,傾向以優先保護尚未受影響的腦細胞,避免壞死,並積極預防下次中風。

判斷腦中風需牢記4口訣
若當有輕微或類中風前兆時,如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手腳發麻無力等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葉守正特別提醒,想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須牢記評估腦中風最重要的「臨、微、不、亂」4字口訣:
「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
「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
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

葉守正呼籲民眾,應定期做預防性腦血管檢查,可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等檢查,皆可評估自身是否為腦中風的潛在風險對象。除了定期健康檢查,若有肥胖、有菸酒癮、心臟疾病者,屬高風險族群,需更加謹慎。

此外葉守正也建議,特別是40歲以上民眾,有中風家族史,更於日常生活更要做好三高控制,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才能解除「腦中風」這顆不定時炸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驚現第7條傳播鏈,還不在桃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3例本土個案,除了已知的桃園金嗓歌友會、桃機保全、西堤用餐跟亞東護理師各有相關接觸者確診之外,最引發關注的是,高雄突爆一家三口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是因為小朋友要住院,有症狀確診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打高端打不到,媒體人周玉蔻今(20)日為此在廣播節目上公開狂轟陳時中「太軟弱、懦夫」、「中央跟地方要負責」。陳時中下午在主持疫情記者會時,被媒體問到未來是否還會上周玉蔻節目嗎?陳時中先是笑了一陣子,才緩頰「改天我約她一起去打好了啦」;至於有沒有可能接受勸進選台北市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未來沒有「疫苗證明」在國內可能寸步難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將於1月21日上午8點開放「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內使用,民眾可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申辦「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https://dvc.mohw.gov.tw ),只需要三個步驟;未來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方向接下來究竟要「與病毒共存」還是「繼續清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表示,目前一切以控制疫情為前提,若疫情進一步變化需要與病毒共存也要有縝密計畫,不是只有一句話,需要精密計算跟計畫在,而我們現在仍朝清零方向努力,這也是一線人員非常辛苦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