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素食病患吃中藥恐破戒? 中醫師這樣說…

素食病患吃中藥恐破戒? 中醫師這樣說 hellip;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

台灣不少人選擇吃素的飲食方式,不論是因宗教還是養身的緣故,都會希望盡力避免吃到葷食。中醫藥材中,也會出現動物性藥材,讓不少吃素的患者擔心自己可能因此破戒;其實,患者可先告訴醫師,醫師在開藥時,就可以避免選用動物性藥材。

全家吃素 植物類中藥治病也見效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鄒曉玲分享,曾有一對父母帶著兩個小孩來中醫門診看診,由於全家都吃素,媽媽有心悸胸悶、喘不過氣來的氣血虧虛症狀,正值青春期的小孩想轉骨,最小的小孩有鼻過敏的困擾,由於顧慮到病人吃素的情況,避開動物性藥材,給予植物類中藥治療,效果相當不錯。

吃素的人可以吃中藥嗎?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中藥局組長黃宗賢指出,普遍而言,中醫所使用的中藥,主要是來自於大自然的植物、動物及礦物,相對於西藥,中藥具有藥性溫和、副作用較輕微的優點。但由於有些中藥的來源是動物,所以對於素食的民眾而言,或許會是一種禁忌。黃宗賢表示,醫院會在病歷上註記病人的飲食習慣,當病人下次回診就醫時,會配合提醒醫生詢問病人,是否要避開動物性藥材。

部分動物性藥材可被植物性藥材替代

鄒曉玲說:「其實有些動物性藥材,是可以被植物性藥材所代替的」,例如:阿膠用於補血、止血時,可以當歸、茜草或仙鶴草來代替;龍骨與牡蠣用於治療高血壓時,可以天麻、鉤藤來取代;龜鹿二仙膠用於改善更年期婦女症狀時,可以八味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代替。

醫病良好溝通創造最佳療效

鄒曉玲提醒,每味藥材仍然有其個別的特殊性,替代的植物藥材有時無法完全發揮動物藥材的療效,因此醫師和病人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共識,例如從小吃素的過敏性鼻炎病人,殭蠶、蟬蛻等祛風辛散的動物藥材,可以改用桑葉、薄荷等植物類藥材取代部分功效。如此以來才能讓醫師給予病人最適切的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9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冷氣團報到,氣溫像是溜滑梯般驟降,醫院診間也出現不少因為B型流感來報到的病患。家醫科醫師廖文嘉指出,流感主要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由於流感病毒可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近日氣溫驟降,導致B型流感進入高峰期。B型流感有哪些症狀?廖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在口腔保健中,常常會留意口內各式各樣細菌對牙齒的傷害,但其實有許多不是因為細菌引起的傷害,卻常被大家所輕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吳朋儒就指出,由於國人常喝手搖杯及酸性飲料,加上高壓社會及快速步調所導致的胃食道逆流,臨床上發現牙齒酸蝕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2歲的余女士30年前曾因風濕性心臟病造成重度二尖瓣膜狹窄,接受心導管二尖瓣膜氣球擴張手術。近來因為運動耐力下降、容易喘、累,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二尖瓣膜狹窄復發,進行第2次心導管二尖瓣膜氣球擴張手術。遭細菌感染引發心內膜炎 長久下來瓣膜受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6年9月底止,全國40至64歲民眾健檢利用率僅27.88%,而臺北市之利用率更只有15.68%。有鑑於此,臺北市特別針對今年4萬6,000多名剛滿40歲(民國67年次)的市民寄送提醒通知,鼓勵自今年起已符合「成人健檢」受檢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