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常「捶胸」要小心 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

經常「捶胸」要小心 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經常有捶胸的動作要當心,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前兆。68歲的黎先生,近來常覺得胸口不舒服,捶一捶胸口後,狀況又舒緩許多,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近日清晨突然感到胸口劇痛,緊急送醫途中,還一度心跳停止,所幸經緊急進行心臟手術後,撿回一命。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黃振銘表示,若經常有捶胸口的動作,應趕緊就醫,不應輕忽身體警訊。

心肌梗塞常伴隨胸痛 建議民眾定期健檢

黎先生即使冬天,也經常穿著短袖,除了有菸癮之外,在家人眼中身體硬朗、健康有活力,且鮮少生病,但最近卻常感到胸口悶痛,甚至有時連左上臂、肩膀和下巴都會痛,不過捶一捶胸口後悶痛感就逐漸消失,遲遲未就醫。近日清晨,黎先生胸部如同石頭壓住般悶痛,隨著範圍的逐漸擴大,疼痛更加劇烈,甚至開始喘不過氣。家人眼看狀況危急,立即開車送醫,沒想到送醫途中突然失去心跳,進行手術治療後,目前恢復穩定。歷經生死關頭,黎先生表示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戒菸」。

黃振銘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常會伴隨喘、明顯胸痛,甚至疼痛感延伸至肩膀、背部或頸部下巴等,若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至醫院檢查,確認是否有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吸菸,年長者、肥胖以及三高患者或屬於A型人格追求完美主義者,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建議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做健康檢查,尤其有症狀者,更要做心臟檢查,確保自身健康。

胸悶、胸痛勿捶胸 嚴重恐致主動脈剝離

許多民眾在出現胸悶、胸痛時,會以捶胸方式緩解不適,黃振銘醫師解釋,捶胸或許可以轉移注意力,但對症狀的緩解並無太大幫助,且捶胸可能會造成氣胸,甚至搥太大力還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相當危險,尤其心血管疾病的猝死風險高,建議民眾有症狀還是盡快就醫,才是保命之道。

 【延伸閱讀】就近醫療不北漂 大林慈濟精準治療助肺癌患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失智症協會委託趨勢民調,針對失智症識能、預防策略與友善態度等三大面向,進行2020全台失智症大調查;整體而言,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略有進步,但仍有超過半數的人誤認「失智症是正常老化」!失智症認知有待加強 知道且做到者只佔少數關於失智症,較少民眾知道性格轉變、判斷力變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5歲的少年小侯從小就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侯爸爸很擔心小侯經年累月使用類固醇藥膏是不是會出現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類固醇性痤瘡和酒糟等副作用;因此,進一步帶其到皮膚科求治。醫師除了改用較溫和的類固醇藥膏之外,也規劃使用潤膚保濕劑、不含類固醇成分的藥膏、光照療法以及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杜姓男子,之前攝護腺切片為陰性,但仍懷疑有癌症,結果透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於攝護腺上方纖維肌肉區發現病灶,切片結果為低惡性度攝護腺癌,惡性部分占切片比例10%;一般而言,以這位患者的腫瘤位置、惡性度及惡性比例,這個病灶在傳統攝護腺切片將會很難被診斷出來。攝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阿明有一些莫名不舒服的症狀很久了,他持續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的感覺,擔心自己是得了什麼疾病,跑遍各專科門診檢查,卻發現一切都正常,求助無門。慢性壓力 恐引起身心跟著不適柳營奇美醫院林紀宇臨床心理師表示,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遍布於身體各個器官,調控著心率、呼吸、汗腺和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