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經常眩暈恐發展成中風 中醫:你應該這樣調養身體...

經常眩暈恐發展成中風 中醫:你應該這樣調養身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0歲的林老先生,清晨起床上廁所時,突感一陣天旋地轉,幸好及時扶住床邊的把手,才沒有跌倒。40歲的楊小姐,春節前夕因頭暈嘔吐而至醫院急診。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類似的案例。中醫師表示,眩暈為臨床常見病證,多見於中老年人,亦可發於青年人,可反覆發作,妨礙正常工作及生活,嚴重者恐發展為中風、厥證或脫證而危及生命。

眼花發黑、頭暈 經常同時出現

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盟珠醫師表示,眩暈是一種自覺症狀,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不能站立,眼球震顫,嘔吐汗出,臉色蒼白,甚至昏倒等症狀。

中醫認為眩暈的病位在頭竅,發病原因主要與肝、脾、腎三臟的陰陽偏盛偏衰有密切關係。病性有虛實之分,臨床上以虛者居多,如氣血虧虛,肝腎陰虛,髓海空虛所引起的眩暈屬於虛證,可見於慢性貧血、慢性肝炎、耳源性眩暈等。因痰濁壅遏,或肝陽化火,上蒙頭竅所引起的眩暈屬於實證,多見於高血壓、精神官能症、中風前兆等。而發病過程中,各種病因病機,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形成虛實夾雜。

規律作息、充足睡眠防眩暈

黃盟珠醫師表示,眩暈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補虛而瀉實,調整陰陽。虛證以腎精虧虛、氣血衰少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肝腎,常用方藥如左歸丸、杞菊地黃丸;氣血虛者宜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常用方藥如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實證則以潛陽、瀉火、化痰、逐瘀為主要治法,臨床上常用天麻鉤藤飲、龍膽瀉肝湯、半夏白朮天麻湯、通竅活血湯等方劑。

眩暈病情輕者,治療護理得當,預後多屬良好;病重經久不愈,發作頻繁,持續時間較長,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對於身體較虛的老人家,在治療期間要注意家中的安全設施,避免因暈眩發作而跌倒。

黃醫師建議,預防眩暈發病,首先要增強人體的正氣,規律的作息,與充足的睡眠。平時適度的養生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極。在飲食方面,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以及過食膏梁厚味等傷脾之品,或過鹹傷腎之品,並且戒除菸酒。在體力方面,要勞逸適度,工作與休閒並重,避免體力和腦力過度勞累。此外,也要避免突然強力的主動或被動的頭部運動,減少眩暈的發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擁有纖瘦身材已不夠看,「線條」才是現代人朝聖的目標,馬甲線被視為女性性感象徵,男性的六塊肌及人魚線更是令人口水直流,但想練成完美身材,恐怕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用對方法是訓練過程的第一步。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若想追求馬甲線和人魚線,首先,要評估自己的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許多女性都曾有過經痛的經驗,更曾有報導指出,一名50歲婦人從少女時期就深受經痛困擾,已經結婚生子都沒有改善,甚至近幾年受經痛加劇、腰痠、拉肚子、肛門抽痛等問題所苦,經過多項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都會有經痛的症狀。 子宮內膜...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天氣炎熱,許多人都會選擇到海邊戲水消暑,但如果戴著隱型眼鏡玩水,恐會因角膜缺氧加上水中帶菌,易造成眼部感染!日前就有一名高雄女大學生,戴著隱形眼鏡戲水,隔天醒來發現眼前一片黑,就醫檢查是角膜潰瘍,險些失明。因此眼科醫師提醒,戴隱形眼鏡時應避免游泳、外出玩水,以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壓吃藥仍降不下來,當心是其他病因造成!一名33歲的陳小姐,多年前懷孕期間血壓稍微偏高,生產結束後恢復正常。去年年初開始,發現血壓又開始上升,很擔心自己是開始要一輩子吃降血壓藥?於是至家醫科就診。檢查後發現脈搏頻脈、容易感覺體熱、胃口大增,但體重減輕,經診斷是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