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無法降低COVID死亡風險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維生素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最近發表在《臨床營養學》期刊上的一項綜合分析表明,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 C、維生素 D和鋅)對於抵抗COVID-19的保護作用可能沒有大眾想像的那麼大,無助於降低COVID-19的死亡風險。專家強調,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重症的唯一有效方法。

這項綜合分析研究由美國研究型機構托雷多大學所進行,研究人員檢查了26項關於5,600多名COVID-19住院患者研究之數據,這些研究都是著重在了解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 C、維生素 D和鋅)在治療COVID-19的作用。在所有26項研究中,與未接受營養補充劑的患者相比,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補充劑的患者並未因此減少COVID-19死亡風險。

長期以來維他命C、維他命D和鋅等微量營養素一直被吹捧為具有增強免疫力的特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療保健提供者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視維生素為潛在療法。托雷多大學醫藥及生命科學學院內科住院醫師Azizullah Beran醫學博士表示,很多人誤以為攝取鋅、維生素D或維生素C可以幫助改善COVID-19的症狀,但尚未有研究證明這些做法真的有效。研究人員表示,這並不是說維生素本身沒有益處或是並不必要,只是除非醫生指示因體內缺乏某維生素而必須特別攝取,否則微量營養素不會有助於預防或治療COVID-19。

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無法降低COVID死亡風險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研究人員指出,這三種微量營養素中以維生素D對於COVID-19患者顯出較多益處 : 維生素D補充劑可減少感染者的插管率和縮短住院時間,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個部分還需要更多研究數據來佐證。研究人員建議,與其嘗試補充微量營養素,不如採用已被證明可以大幅降低COVID-19導致的重症和死亡率的療法,也就是「疫苗」。托萊多大學資深作者兼醫學教授 Ragheb Assaly 醫學博士在一份新聞稿中指出,微量營養素補充劑不會彌補疫苗接種上的不足或甚至讓人不需要疫苗。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Walter Willett博士強調,服用維生素或補充劑並不能有效保護自己免於COVID-19感染或死亡。此外,如果因服用了不需要或醫生不推薦的營養補充劑,恐怕還會增加副作用甚至維生素毒性的風險。Beran博士進一步表示,對抗COVID-19的關鍵是預防而不是治療,目前已確定有效的三種COVID-19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

Reference

Taking Vitamins and Supplements Won’t Help Reduce Your Risk of Dying From COVID-19

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無法降低COVID死亡風險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在低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新增個案分布分別為台北市3例、新北市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1例為居家...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李文成 王聿瀠/台北報導 台灣盼疫苗若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下午證實,台灣政府自購的AZ疫苗再有約52.4萬劑,預定下午3點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這一批新到貨的AZ疫苗「原則上還是會朝年齡層往下開放打」,只是何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住宿式長照機構開放探視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宣布解禁,訪客只要出具訪視前3天內的檢驗陰性證明,就開放可以進入住宿式長照機構探視親友,但每次以3人為限。但目前疫情還在中高風險名單內的台北市、新北市不開放。 指揮中心公布的住宿式...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李文成 王聿瀠/台北報導 曾說為「3+11」政策負責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下午在主持疫情記者會時,似乎因為媒體提問時的一句「3+11破口」觸動敏感神經,開口強調他要澄清一下,「沒有所謂的3+11破口!」、「3+11政策並沒有影響到社區,並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