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緩解痠痛「止痛劑」你用對了嗎? 食藥署點出注意事項

緩解痠痛「止痛劑」你用對了嗎? 食藥署點出注意事項

展開居家大掃除,過程中免不了刷洗、蹲跪及等反覆動作,許多人也因為不當的姿勢或過度使用而導致肩頸、腰背痠痛等情形;不少人的痠痛感只好用噴劑、乳膏或貼布等局部外用藥來舒緩疼痛。

先諮詢成份  注意用法用量

食藥署指出,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產品種類多,最常見的消炎止痛成份為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如Ibuprofen、Diclofenac)及水楊酸類(如冬綠油)等,但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不盡相同,建議購買前先諮詢醫藥專業人員,並詳閱外盒或仿單(藥品說明書),了解注意事項或警語等重要資訊,例如:對NSAIDs、水楊酸過敏者或蠶豆症患者,請勿使用此類藥品,以免發生過敏反應或溶血問題。

外用止痛劑 避免大面積、大量或長時間使用

食藥署說明,雖然局部外用藥透過皮膚吸收的量有限,且相較於口服藥不易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但若為了消除痠痛而大範圍噴灑、塗抹或在肩背、手腳等貼滿貼布,加上長時間使用,可能會使藥量吸收過多,反而產生副作用,不僅增加肝腎負擔,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一次使用一種藥品 避免混合使用

由於不同疼痛部位的治療方式有所差異,若此時併用其他口服止痛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率,例如:女性服用含Ibuprofen成分藥品緩解經痛,又塗抹含Diclofenac成分的外用藥消除痠痛,內服加外用容易導致NSAIDs類藥品使用過量,可能引發噁心、嘔吐及腸胃不適等反應。因此,若同時合併使用口服與外用止痛,應依專業人員的指示使用,有任何疑慮也應立刻提出。

外用藥方便治標  治本仍應問醫師

食藥署提醒,外用止痛劑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又可快速緩解痠痛,但僅是暫時減緩疼痛的發炎反應;若持續使用仍未緩解,甚至更加惡化,應尋求醫師診斷、釐清病因。

此外,可在打掃前做一些伸展肩頸肌肉、轉動手腕、活絡膝蓋等暖身操,結束後再加以伸展與放鬆,可幫助降低不適感,不讓痠痛再度來敲門。

【延伸閱讀】

打疫苗不適服止痛藥 這樣吃不傷肝腎

偏頭痛頻繁不要忍! 止痛藥難改善,預防用藥可減少發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我國近日陸續接獲日本官方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 National Focal Point)通知,該國檢出3例自我國入境之COVID-19(武漢肺炎)抗原檢測陽性無症狀個案。3日人來台 返日卻抗原陽性指揮中心指出,我國於接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物聯網業者研華公司與承業生醫旗下久和醫療攜手合作,以AIoT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共創佈局智慧醫院新未來。首波以久和醫療的台灣經銷通路,搭配研華醫規手術螢幕PAX、手術室影像串流系統AVAS,以及行動醫療護理車AMiS搶攻台灣手術醫療與醫療推車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Fro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升國三的小美,有失眠困擾,且有時也感到心跳很快,起初家人以為是課業壓力導致,但經一兩個月後,小美脖子卻變得腫大,就醫檢查確診為葛瑞夫茲病所引起的甲狀腺亢進;醫師近一步諮詢後發現,患者近三個月來不僅食慾變佳,體重也上升,且常感到很熱,加上月經不順、情緒暴躁等因素,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腦性麻痺(又稱幼兒腦缺氧)是孩童中最常見的運動和認知失調的疾病,平均每1,000位新生兒中約有2.1位罹患這種疾病,為幼兒早期呈現的永久性運動障礙。症狀因受傷程度而異,常見的運動性傷害包括肌無力、動作協調性差、肌肉僵直、吞嚥和說話困難,以及顫抖等。病人同時也可能會有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