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緩解痠痛「止痛劑」你用對了嗎? 食藥署點出注意事項

緩解痠痛「止痛劑」你用對了嗎? 食藥署點出注意事項

展開居家大掃除,過程中免不了刷洗、蹲跪及等反覆動作,許多人也因為不當的姿勢或過度使用而導致肩頸、腰背痠痛等情形;不少人的痠痛感只好用噴劑、乳膏或貼布等局部外用藥來舒緩疼痛。

先諮詢成份  注意用法用量

食藥署指出,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產品種類多,最常見的消炎止痛成份為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如Ibuprofen、Diclofenac)及水楊酸類(如冬綠油)等,但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不盡相同,建議購買前先諮詢醫藥專業人員,並詳閱外盒或仿單(藥品說明書),了解注意事項或警語等重要資訊,例如:對NSAIDs、水楊酸過敏者或蠶豆症患者,請勿使用此類藥品,以免發生過敏反應或溶血問題。

外用止痛劑 避免大面積、大量或長時間使用

食藥署說明,雖然局部外用藥透過皮膚吸收的量有限,且相較於口服藥不易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但若為了消除痠痛而大範圍噴灑、塗抹或在肩背、手腳等貼滿貼布,加上長時間使用,可能會使藥量吸收過多,反而產生副作用,不僅增加肝腎負擔,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一次使用一種藥品 避免混合使用

由於不同疼痛部位的治療方式有所差異,若此時併用其他口服止痛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率,例如:女性服用含Ibuprofen成分藥品緩解經痛,又塗抹含Diclofenac成分的外用藥消除痠痛,內服加外用容易導致NSAIDs類藥品使用過量,可能引發噁心、嘔吐及腸胃不適等反應。因此,若同時合併使用口服與外用止痛,應依專業人員的指示使用,有任何疑慮也應立刻提出。

外用藥方便治標  治本仍應問醫師

食藥署提醒,外用止痛劑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又可快速緩解痠痛,但僅是暫時減緩疼痛的發炎反應;若持續使用仍未緩解,甚至更加惡化,應尋求醫師診斷、釐清病因。

此外,可在打掃前做一些伸展肩頸肌肉、轉動手腕、活絡膝蓋等暖身操,結束後再加以伸展與放鬆,可幫助降低不適感,不讓痠痛再度來敲門。

【延伸閱讀】

打疫苗不適服止痛藥 這樣吃不傷肝腎

偏頭痛頻繁不要忍! 止痛藥難改善,預防用藥可減少發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人應該都曾有翻腳刀(腳踝扭到)的經驗,平時行走沒有注意到路面高低差而不慎踩空,或是穿著不合適的鞋子,運動的過程,都有可能發生。當腳扭傷後,輕則稍微疼痛,重則關節腫脹影響站立行走,相信有過經驗的人應該都相當難忘。運動傷害要小心 足踝損傷最常見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郭俊毅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針對第三期之後無法開刀的晚期肺癌,現在已有新突破!60多歲的劉大哥,一直以來都有抽菸習慣,沒想到卻因為咳嗽、胸悶就診,發現罹患非小細胞肺癌第三期,而且已有淋巴遠處轉移,沒辦法以手術切除腫瘤,僅能以化學治療與局部放射治療,在醫師建議下再以免疫療法作為後續鞏固治療,至今三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眼睛常常乾澀不舒服,甚至還有人出現異物感、流眼淚等情況,可別以為只是暫時性症狀,有可能乾眼症已經找上門了!現代人用眼習慣不佳、長期依賴3C產品,眼睛容易感覺乾澀、疲勞,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建議就應尋求眼科醫師診治,確認病因,才能針對症狀改善。 乾眼症只是缺水嗎? 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型肝炎若忽略就醫,很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國外研究與臨床觀察均發現,C型肝炎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與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專家呼籲,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能輕忽C肝威脅,應及早篩檢、及早治療。雲林縣的C肝盛行率高於全國平均,每六人中就有一人罹患C肝,肝癌更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