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總是帶著手機蹲馬桶? 這些壞習慣讓你有「痔」難伸

總是帶著手機蹲馬桶? 這些壞習慣讓你有「痔」難伸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俗話說「10男9痔」,但其實許多女生都有便秘問題,長期下來也容易引發痔瘡。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坐太久、不運動、少喝水,經常便秘及腹瀉,都屬於痔瘡高風險族群,年輕人如果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划手機,也可能引發痔瘡。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說明,以前上廁所可能會拿著書本或報紙,現在許多人則是拿著手機如廁,一邊逛社群、打手遊,要是遊戲進入緊張激戰,可能一坐就是半個多小時。最近1、2年,收治不少年輕痔瘡患者,詢問病史及生活形態,幾乎都是重度網路及3C使用者,其中不乏大學生、高中生,年紀最輕的是14歲小男生。


由於該名國中生沉迷手遊,在家裡也常躲進廁所裡打電動,時間常常不經意就超過半小時,沒想到卻因此引發痔瘡,後來因為血便,馬桶出現有血跡,連內褲也沾著血,嚇壞了媽媽,才趕緊陪同就醫。


糠榮誠指出,痔瘡距離肛門口1公分,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組織,但如果長時間久坐不動,或上廁所太用力,就會導致腹壓過大,以致局部組織靜脈迴流異常。


哪些人屬於痔瘡高危險群?糠榮誠說,懷孕、體重過重,以及經常咳嗽、便秘、腹瀉,及有家族史者,都要注意痔瘡問題,平常應該養成多喝水,多吃鳳梨、蘋果、奇異果等高纖蔬果的習慣。


此外,也要少吃辛辣、含咖啡因的食物,盡量少碰麻辣鍋,或是炸雞、鹽酥雞等油炸食物。如已出現痔瘡問題,建議局部多泡溫水,促進血液循環。糠榮誠提醒,上廁所大號時,應該認真如廁,不要看報紙或滑手機,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之內,要是坐太久容易引起肛門局部充血,又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容易誘發痔瘡。


更多NOW健康報導
鬼剃頭與雄性禿不是男人專利 女性掉髮也很多
疫情期間增產報國 防疫寶寶潮來了準爸媽如何接招?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35歲女性,眼睛出現脹痛、紅腫等現象,甚至視力出現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只有0.2,且眼壓過高,確診為虹彩炎性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進一步諮詢後,才發現原來是患者因進補補過頭,進而誘發症狀。包括羊肉爐、薑母鴨等,在冬天時都是許多民眾喜歡進補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日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33項學名藥品沒有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尚未下架一事,恐有害人體。對此,食藥署澄清,申請變更的藥品都不是主成分,而是不具藥理作用的賦形劑,絕對不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以及療效不等的情形,請民眾放心,將確認違規後,陸續發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12月初前公布33項學名藥品擅自變更處方,必須下架並重新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以證明藥效與原廠藥相符;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揭露,33項藥品至今仍在市場上持續流通,其中高達9成為藥品為PIC/S GMP或GMP品質認證藥廠,「簡直是國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40〜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0%!今年32歲的黃小姐就因罹患「黏膜下肌瘤」而流產兩次;婦產科醫師提醒,子宮肌瘤除了容易出血外,也可能引起反覆性流產,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負責診治黃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