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乳癌拒當「少奶奶」! 乳房重建可減輕心理負擔

罹乳癌拒當「少奶奶」! 乳房重建可減輕心理負擔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婦人,僅右側乳房確診多發性乳癌,但她擔心癌細胞病變轉移左側乳房,也將左側乳房做預防性切除。經醫師建議採用內視鏡微創手術,搭配低溫電漿刀將雙乳全切除,再立即做乳房重建,不僅外觀與一般女性相同,也不會因為「少奶奶」增加心理壓力。

女性癌症好發第一名 這些族群要當心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甲狀腺外科黃振僑醫師說明,乳癌堪稱女性頭號殺手,也是女性癌症好發首位、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四位;根據國健署統計,平均每天有31位女性確診乳癌,其中就有6名女性死於乳癌。尤其是初經12歲前報到、55歲後才停經,或是有家族史、生育時間晚、中年發福,曾經罹患婦科癌症者,都可能是乳癌的危險群,因此定期追蹤及檢查十分重要。

先確認乳癌分型 治療能事半功倍

黃振僑醫師指出,隨著醫學進步,目前乳癌治療方式多元,確診時應先確認基因分型及腫瘤大小,才能選擇對患者最佳的治療方式。針對早期乳癌可採用手術方式切除癌細胞,再搭配術後輔助治療;若是腫瘤較大的癌細胞,則建議先以術前輔助治療縮小癌細胞後,再選擇手術切除。

術中搭配器械 乳房切除+重建提升女性自信心

近年女性對於乳房外觀更加重視,多數乳癌病人不想當「少奶奶」,不論是內視鏡微創手術,或是乳房保留手術,皆能配合乳房重建,使術後外觀與一般人無異,減低心理壓力。黃振僑醫師表示,手術時搭配低溫電漿刀,能避免傳統電燒刀對乳房組織結構的燒灼、壞死與感染風險,且傷口疼痛感低,縮短患者復原時間,對於術後乳房重建無疑是一大幫助。

定期篩檢、勤運動 正視乳房健康

黃振僑醫師補充,目前醫藥科技發達,確診乳癌應保持正面態度,與醫師良好配合,以免延誤病情,此外,應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避免太晚生育、學習放鬆心情。最重要的是定期篩檢,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女性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之女性也適用,另也建議40歲前的女性定期做乳房超音波檢查,為自己的乳房健康把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6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乳癌患者易有認知障礙!國外研究發現,高達67%的乳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的現象,且愈孤獨寂寞者,發生認知障礙風險愈高。為此,乳癌病友協會與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共同成立「牽手之聲CanCheers」網路電台,將透過談話、廣播劇、音樂節目支持陪伴...

閱讀詳情 »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無意識一直在做的習慣,實際上也許會縮短壽命也說不定喔!?也許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但因為存在著不健康的習慣,還是需要check注意一下~如果發現接下來介紹的4種習慣中,有說中自己平時的行為的話,就從今天開始改善吧♡   縮短壽命的NG習慣《其①》經常性地不吃早餐✖️ 每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低頭看看,是否有發現腿上浮現出一條條青綠色、深紫色,宛如蚯蚓或蜘蛛網狀的血管,甚至摸起來表面凹凸不平?如小蛇般的「靜脈曲張」,它不只影響外觀,嚴重時還會出現下肢腫脹、痠痛,甚至是潰瘍的症狀,同一個姿勢維持許久,血管管壁便會逐漸缺乏彈性,而出現逆流情況,靜脈血管就不斷撐大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