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肩痛不舉錯認五十肩 小心延誤治療!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真正的五十肩不會痛!臨床上發現許多案例誤以為肩膀痛、無法高舉就是五十肩,誤用治療方式,結果造成延誤治療。復健科醫師表示,統計門診超過千名肩膀疼痛患者,發現真正有五十肩的僅佔1成,其他9成都是肩關節其他部位受傷,如肩峰夾擊症、關節囊退化、旋轉肌撕裂等,或是多重原因引起。

台北中山醫院復健科醫師潘健理說明,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五十肩)主要好發於長期肩膀過度使用者,如長時間打電腦的上班族、攝影師、搬運工人,及常須寫黑板的老師,另外,肩膀曾受撞擊、車禍或跌倒的受傷者也可能發生,但真正的五十肩並不會疼痛。

手臂高舉、後轉、橫搭時出現疼痛,可能是肩下夾擊症、旋轉肌撕裂及五十肩的合併症狀。潘健理提及,一名62歲陳小姐,今年初不慎跌倒時以右手扶牆,感覺手腕不適,當天至當地醫院看診,原診斷為手臂橈骨骨折,接受開刀住院,不料拆除手臂石膏托板後,肩膀仍持續疼痛,連續做3個月復健也不見改善,晚上甚至痛到無法側睡、連內衣都扣不上。

於是陳小姐上個月北上就醫,診斷她的肩膀已有旋轉肌撕裂,伴隨五十肩及肩峰下夾擊症,才造成她肩膀疼痛、無法高舉、無力等症狀;經肩膀注射玻尿酸,加上持續復健運動,目前陳小姐疼痛已大幅降低、肩膀旋轉角度也增加不少。

大家都聽過打在臉上的玻尿酸,打在肩上卻少有所聞。事實上,注射在肩部的玻尿酸不同於注射在臉上,採用分子量60-120萬的可流動玻尿酸,抑制肩關節囊細胞增生、降低與沾黏相關的膠原蛋白增生,達到沾黏組織剝離潤滑效果;潘健理強調,注射前必須透過高層次超音波掃描確認肩關節狀況,並找出施打玻尿酸的位置,以免效果不彰。每個療程需施打5次,約能維持1年以上甚至更久。

潘健理表示,肩膀疼痛如果未接受手術開刀治療,單採用傳統復健方式,如推拿、電療、針灸等,診斷上不明確,且效果往往不佳,通常最後採取類固醇注射治療,但類固醇只對沾黏有幫助,可短暫解決疼痛,對關節無實質助益,上述案例進行的玻尿酸注射,成為目前改善肩痛的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威威一家六口,年幼孩子由媽媽照顧,爸爸是裝潢工也是家庭唯一經濟支柱。疫情後常一周上班不到一天,生計困境、夫妻衝突增加,管教子女更有失當之虞。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19年兒童少年保護通報案件即創下歷史新高(73,973件),最新2020上半年通報數據更較2019年同期增加...

閱讀詳情 »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瀚仕功能醫學診所醫師 歐瀚文因為疫情影響,使得外送服務順勢崛起,越來越多人養成使用外送平台訂餐習慣,就連一向操作3C較不熟悉的中高齡長者,也開始學習利用外送解決三餐需求。然而在選擇外送餐點時,大部分沒有熱量標示,無法知道餐點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5歲的王小姐,去年在洗澡時無意間發現右胸有一個約1個食指指頭大小的腫塊,但當時認為應該只是長了顆痘痘,便沒放在心上。沒想到過了2個多月,胸前痘痘竟毫無消退現象,讓她心裡開始有些擔心。與友人聊天,聊起乳房上這顆痘痘遲遲不退,朋友建議她應儘速就醫檢查,王小姐心想自己還年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疫苗訂於3月22日開打。經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討論,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於預防COVID-19疫苗感染及感染後重症之臨床效益,大於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建議依研訂之實施對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