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患疝氣不就醫 病況危急會要命

罹患疝氣不就醫 病況危急會要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吳先生罹患疝氣,家住台中,長期待在台北工作,日前回台中就醫,醫師建議他要開刀治療,否則可能會有「嵌頓性疝氣」的風險,他卻因為不想請太多天的假,想趁著過年回台中時再治療;沒想到,相隔數日後的深夜,吳先生真的因為「嵌頓性疝氣」引起腹部劇痛。他只得包了救護車從台北回台中到醫院掛急診,院方立即為他安排緊急手術治療,手術後吳先生住院觀察一日,並在狀況穩定後辦理出院,才結束了這場驚魂之旅。
收治這位吳先生的疝氣專科醫師曾振僵指出,相信不少人平時就發現腹股溝鼓鼓的,尤其在站立或腹部用力時更是明顯,但躺下時又縮回去了,鼓鼓的地方平時也不會痛,就會先放著不管;其實,有上述狀況的民眾,很可能已經罹患疝氣。
當身體中器官從正常位置移至不正常位置時便稱為「疝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氣」。也就是原本應在腹腔內的器官(以大、小腸及網膜為主),因腹壁較弱或先天形成的疝氣袋,使器官掉落至腹股溝或陰囊造成突出;因此,疝氣又稱為「脫腸」或「墜腸」。
那麼,疝氣該如何治療呢?曾振僵醫師指出,疝氣不會自行痊癒;不論中藥、西藥及疝氣帶都無法治癒,現今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而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基本原理是把腸子推回腹腔、高位結紮疝氣袋後,再把腹壁缺陷縫合,或用人工網膜來修補。
不過,因為較輕微的疝氣既不會疼痛又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有些人就選擇置之不理,曾振僵醫師強調,疝氣如果不盡快治療,只會讓突出的部分越來越大,除了觀感上不雅外,還可能造成行走及坐下時的不便,更甚者,還可能因腸子掉至陰囊卡住,不能復位至腹腔內,而引起腸絞厄的現象,形成急性危險的「嵌頓性疝氣」;此時腸子可能因被壓迫太久而引起缺血性壞死,病況嚴重時,還會因腸壞死、穿孔而導致腹膜炎、敗血症,造成休克或死亡。
因此,曾振橿醫師奉勸疝氣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疝氣輕微時不會造成疼痛,或害怕開刀就置之不理,因為一旦發生疼痛就危險了。事實上,現今因手術方法的精進,麻醉技術的進步以及縫合材料的改良,疝氣早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及常見的手術;建議若確診為疝氣,請盡早安心接受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4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的家庭主婦王太太,因腹瀉就診,意外診斷出罹患慢性C型肝炎,已進展到肝硬化,並且已出現脾臟腫大及血球低下。受限於血球低下無法接受傳統、健保給付的干擾素合併雷巴威靈治療。經過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智皓討論後,選擇近年問世的純口服C肝新藥,療效顯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庭長期照顧者心身耗竭容易引發衝突,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提醒家人,宜多給家庭照顧者實質支持與喘息空間,並應尋求各類資源,協助照顧者,避免心力交瘁,讓愛與照顧得以延續。負面情緒越積越滿日前高雄發生五十多歲照顧者哥哥,殺死五十多歲慢性精神病患妹妹,還將她的頭砍下的事件,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腦部廔管會造成腦出血致命疾病,傳統栓塞治療可能增加腦血流停止、或出血等後遺症;北榮利用定量血管攝影技術,精準估算腦血流淤積程度,手術採用微創導管,過程不需開腦、鼠蹊部傷口僅2mm,成功治療51位腦部廔管病患,且沒有任何後遺症,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放射科...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 No.122)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最近有位年輕的求美者到來求助,她的主訴是抽脂後皮膚有凹凸不平和鬆弛的狀況,雖然塑身衣穿了六個月,皮膚依舊是鬆弛的,而且有些地方是明顯的凹凸不平,這讓她十分困擾。本來就不胖的她,是想透過體雕手術能夠有更纖細的大腿,可是結果並不是她想像的,她的腿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