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B肝16年成肝癌 及早治療可逆轉

罹B肝16年成肝癌 及早治療可逆轉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36歲的林先生,6年前突然劇烈腹痛,由家人緊急送醫,當時誤以為是胃痛,在醫院待了一晚,拿了胃藥後就回家。沒想到回家當天再次劇烈腹痛,詳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他有肝腫瘤,且已經破裂,才會造成他疼痛難耐,由醫師緊急手術切除,確診為肝癌。林先生事後回想,他16年前就在一次捐血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B型肝炎,當時肝指數已是正常值的七倍,但因為對B型肝炎概念不完整,加上年輕不以為意,以為只要回家多休息就可以,才會埋下這顆未爆彈,並在16年後爆發。
肝病是台灣國病,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蘇維文指出,慢性肝病、肝硬化是國人死亡原因第九名,死亡年齡中位數僅有58歲,是十大死因中死亡最年輕的死因。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民眾就像林先生一樣,對肝炎認知錯誤、以致影響治療時機!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102年),已知自己為B、C型肝炎的民眾當中,有高達三成沒有就醫;其原因主要是認為身體沒有症狀就不需就醫,或是不知道罹患病毒性肝炎應該要看醫師。殊不知,慢性B型肝炎雖然沒有症狀,但仍約有15-40%的患者會演變成肝硬化、肝衰竭或是肝癌。而罹患慢性B肝的國人約有2~4成死於慢性肝病。  
蘇維文醫師指出,臺灣自1984年起,開始B肝接種政策,已經有大幅改善,包括慢性B肝以及肝癌死亡率都明顯下降。至於沒有來得及接種疫苗的族群,近年隨著藥物進展,可以用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武器也越來越多,包括透過調整患者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干擾素、以及減少病毒在體內複製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等。治療也朝向個人化醫療模式,醫師經由患者年齡、肝臟纖維化程度、肝功能狀況以及基因型,到病毒基因型、病毒量等,做出最佳治療用藥組合。
蘇維文醫師呼籲,民眾一定要擺脫肝病迷思,不感覺累、不代表肝臟沒問題,沒有打過B肝疫苗的民眾,應該要接受篩檢,若檢出有B肝帶原,則要定期追蹤。若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也不要以為沒有症狀就不必治療,應該要與醫師合作,透過個人化量身訂製的治療對策,降低體內的病毒數量,降低肝硬化以及肝癌發生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691

相關推薦

時序進入秋天,正是乾眼症的好發季節。醫師指出,秋天較乾燥,加上氣溫下降,腺體分泌量減少,很容易造成乾眼症狀。平日除應做好護眼外,同時必須透過持續性的治療加以控制,並且要定期追蹤,才能減緩乾眼症所帶來的不適。 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國內目前罹患重度乾眼症的人口,由38萬人增加到68萬人,每年正以10%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季節交替之際,感冒早上起床後一邊的臉不能動,眼睛閉不起來,嘴巴也不能動,一直流口水,是不是中風了?其實這是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疾病。中風通常合併同側手、腳的癱瘓 甚至意識改變發炎的神經是支配臉部表情的顏面神經,症狀表現會出現臉部單側抬頭紋減少、眼瞼閉合不全、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災難發生時,人民生命與安全都備受威脅,為了能及時提供救援,安南醫院在104年1月27日成立災難醫療救援隊,希望能在任何災難發生後,及時派出醫療專業人員到災區協助;安南醫院護理部督導暨安南DMAT副隊長陸乃甄表示,但要使救援隊伍能持續運作,背後得仰賴健全的後援支援,包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打造安全社區健康環境,提供社區民眾在地照顧、在地安老,台南市立醫院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單位)與「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希望提供市民結合體系醫院、長照服務中心、失智服務據點,共同建構長期照護平台服務網絡,提供「包裹式長照服務」。長照ABC整合社區單位共同照護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