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美國CDC要求戴N95 台灣感染科醫師:還不如打第3劑

美國CDC要求戴N95 台灣感染科醫師:還不如打第3劑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Omicron傳染力超強,連一般口罩都檔不住!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在擁擠公共空間、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應該盡量能戴上N95等防護性最強的口罩。如果沒有N95口罩,則可以在醫用口罩上加1層布口罩,增加防護效果。


至於口罩是否多次使用?美國CDC指出,口罩屬於一次性使用,當口罩因呼吸或被汗水弄溼時,功效就會降低,因此建議每天更換口罩。不過,在口罩短缺時,口罩是可以多次使用,但N95不應該使用超過5次。


美國CDC強調,最好的防護措施為「完整接種兩劑,再打1劑加強針,並戴N95或KN95」,假如無法做到,建議戴上兩層醫用口罩,或是退而求其次戴醫用口罩,外加布口罩。


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美國CDC「戴上N95口罩」呼籲,就他看來,就只是口號,因為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許多美國民眾連一般醫用口罩都不戴,怎可能戴上又貴、又悶的N95口罩?


王任賢表示,在隔離阻絕病毒上,原本就是以N95口罩為主,這是醫護人員工作時的標準配備,但一般民眾應該很難忍受N95口罩所帶來的悶、呼吸不順。


「如果鼓勵民眾戴上N95口罩,還不如要大家戴上防毒面具。」王任賢表示,民眾不用太關注於口罩材質,只要好好戴上醫用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完整接種疫苗,打上第3劑,就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日本福島食品解禁 政院:3原則3配套把關食安1次看!
▸結束長假想收心好難! 期待228連假上班族又充滿能量

相關推薦

圖翻攝自toments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麵,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麵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徵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啟動第二人生  銀養成就夢想」克寧銀養奶粉推出第二人生微電影故事募集線上活動,募集50歲以上朋友的第二人生夢想提案,邀請50歲以上的朋友上網寫下您的第二人生夢想,獲獎者有機會由48屆金馬 「最佳創作短片」得主金馬導演陳鈺杰掌鏡替您紀錄您的第二人生,讓夢想躍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令人難以啟齒的「婦女尿失禁」是指在不想、不要解尿時,尿液不自主地滲出。而根據統計,在20至59歲的婦女當中,約有2成的女性長期受到尿失禁所苦,但僅有4分之1的女性就醫治療。美國國家泌尿學會更有研究指出,女性因漏尿購買衛生護墊的總金額高於經期衛生棉的費用。 婦女尿失禁怎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工作認真的男子,兩年前因為車禍導致脛骨開放性骨折及軟組織嚴重受損,經多次手術後仍無法痊癒;直到接受關節鏡手術,這才將骨頭補好,關節鏡手術不但只有小小的傷口,而且不用住院,在門診接受治療即可。 脛骨開放性骨折119迅速送往急診室 收治該名男子的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