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一度的盛會,台北羽球公開賽預計在9月1日重返小巨蛋,作為BWF在復賽之後第一個超級300等級的賽事,各項防疫措施有指標性意義。
受到武漢肺炎衝擊,自從3月的全英公開賽之後,世界羽聯已經停賽長達2個月,這段時間選手只能在家訓練。隨著全球疫情趨緩,BWF計畫以8月11日的印度海德巴拉公開賽,作為復賽第一站,但到年底4個多月內一共排定22場賽事,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比賽,密集賽程讓不少名將大喊吃不消。

BWF對世界前十選手訂有參賽義務標準,以女單球后戴資穎為例,在22站中至少要出席10站。世界羽聯秘書長朗德受訪時也坦言,要選手參加所有比賽並不公平,但密集賽程的主要用意,是希望讓不同級別球員有比賽和延續生涯的機會,並不會強迫球員打完所有比賽,至於針對頂尖選手的義務標準是否放寬,還有待討論。
疫情打亂羽球賽程和步調,但如果為了趕進度而增加球員受傷風險,反而得不償失。
(民視新聞/蔡晴景、余啟成 綜合報導)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