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翁啟惠專訪》如何對抗Delta病毒?「這兩重點」是新冠疫情落幕的關鍵

文 / 陳偉周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研發出廣效疫苗,有望對抗變種新冠病毒。

預估新冠肺炎將走向流感化,談人類如何學習與病毒共存,並建議政府如何扶植生技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9月初,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獲得世界3大化學獎之一的威爾許化學獎(獎金50萬美元),表彰他在化學生物、合成化學及醣分子科學的原創貢獻。原本,翁啟惠在2016年就能獲此獎項,但當年因浩鼎案,翁啟惠無法出國受獎而錯過。「沒想到今年頒給我。」人正在美國加州的翁啟惠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時,提到這個「失而復得」獎項時,內心仍有不少波動。

翁啟惠專訪》如何對抗Delta病毒?「這兩重點」是新冠疫情落幕的關鍵

採訪前1日,中研院也發布翁啟惠及其中研院團隊利用醣化反應原理在新冠疫苗上的重大突破。在對抗目前傳染性遠高於傳統病毒株的Delta病毒上,這支實驗中的「廣效疫苗」達到遠高於傳統疫苗的效力。

去年,疫情爆發後不到1個月,翁啟惠即撰文預言「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呼籲這是一場人類與疾病的長期抗戰,希望台灣立刻投注疫苗與藥物研發。時至今日,疫苗已經上市,翁啟惠又如何看待這場抗疫之戰將以什麼樣方式落幕?在翁啟惠受獎前夕,他接受《今周刊》專訪,談及這場世紀疫情的現況與未來,以下就是專訪紀要:

 

問:中研院公布了您與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團隊所研發的「廣效疫苗」,它跟現已上市的傳統疫苗有何不同?

翁啟惠答(以下簡稱答):這疫苗之所以廣效,能夠對付目前主要的變種包括Delta,是因為它能引發較強又廣的抗體和T細胞免疫反應。

現在所有的疫苗技術,不管是採mRNA的莫德納、輝瑞BNT,或者AZ、嬌生所採用的DNA,或高端,都是以棘突蛋白當作抗原,棘突蛋白都有宿主(人類)做的醣分子在上面。病毒會利用醣分子把自己偽裝起來,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的監測。我們是把複雜的醣分子變成一個單醣,就是把醣分子拿掉暴露出病毒的蛋白質,讓人體免疫系統更強來辨識病毒。

 

談 研發成果、技轉可能

問:這項研發成果除了自己研發疫苗外,也能協助既有疫苗去修飾它們的棘突蛋白,增強效力?

答:是可以拿現有疫苗,把醣分子拿掉,去增強它的免疫反應。

 

問:目前有業者跟中研院洽談合作嗎?廣效疫苗上市大約還要多久時間?

答:有,但要透過技轉授權給業界,我們目前只有實驗室內動物實驗的證明,學術單位不易做臨床實驗。未來經技轉後,須提出臨床數據證明書證明有廣效性,才可能研發疫苗上市,這仍需花一段時間。

 

問:您去年2月即預言新冠肺炎會流感化,現在過了1年半,病毒還沒消失,仍然持續在變異。您認為疫情最終會以什麼方式漸漸落幕,我們的生活可以回復到不受新冠肺炎影響?

答:首先要透過防疫跟接種疫苗,降低傳播率,讓病毒不易突變。病毒繼續傳播就會繼續突變,現在我們還沒控制住,病毒一直突變,Delta、Lambda、Mu都出來了。疫苗要打得夠全面,估計兩劑疫苗的覆蓋率要達70~80%,傳播率才可能降下來。在疫苗還不夠全面時,防疫措施是必要的,加上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等,台灣做得很漂亮。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90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https://bit.ly/3ybgBFR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中鋼(2002)秒填息,要續抱嗎?存股買下3間房,70歲理科阿伯:一個簡單公式買進「景氣循環股」不吃虧

近4成的人都買過!今年狂漲200%的熱門零股是哪幾檔?投資人現在搶進存股來得及嗎?

終於存到200萬,該先買房還是先投資?用年報酬率7%算給你看:10年租房扣掉房租還多賺184萬

目標10年後退休年領100萬股利!助理教授這樣賺波段打造「零成本股票」,5年把300萬變1300萬

建中學霸不填醫學系,寡母竟「死諫」!資優生妥協泣訴:跟媽媽的命比,什麼都不重要了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新竹縣市迄今已累計超過1000位以上的COVID-19確診病例,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針對新竹縣確診個案提供居家關懷服務。近日來新竹縣確診民眾將陸續接到電話關懷,如果自覺身體不適或需要醫療協助的確診個案,關懷專線將會協助安排通訊診療服務。 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陳麒年醫師表示,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怎麼會越減越肥?明明已經盡量遠離食物誘惑,怎麼體重機上的數字不降反升,這是不少人在減肥過程備感挫折的一刻,不想白花力氣,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提醒,如果光靠「不吃」減肥,反而會越減越肥,點名瘦身「這個」不可少。 醫師臨床觀察,有不少民眾外觀看起來不胖,體重也沒...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單日破萬後,民眾很難避免染疫風險,難免開始擔心COVID-19染疫康復後會有什麼後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朱曦指出,若康復出院後,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視為COVID-19的後遺症,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疲倦、咳嗽、喘氣不順、胸悶等。 ...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 !   難怪根據去年電商平台的數據顯示,母親節前夕「#保健食品」已成為熱搜關鍵字。然而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產品,想趁母親節活動為媽媽挑選適合的保健食品,究竟該怎麼挑選呢? 圖: 寵愛媽咪 安納爵母親節送禮有攻略 建構媽咪健康行動力 台灣優質品牌安納爵AN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