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翻轉三陰性乳癌「3高」困境 免疫療法併用化療助延命

翻轉三陰性乳癌「3高」困境 免疫療法併用化療助延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40多歲的王小姐,因有家族癌症病史,一直很重視疾病自我檢查,沒想到,2年前乳房篩檢發現異樣,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第二期的三陰性乳癌,網路爬文發現這種癌症易復發、易轉移、預後差,讓她一度崩潰,幸好後來在朋友勸導下振作。可惜的是,癌症並沒有放過她,今年3月,生活和家庭的多重壓力,引爆王小姐的乳癌復發,且癌細胞已轉移到頸部淋巴,被醫師宣判最多只剩2年。

所幸王小姐使用免疫治療半年多,恢復狀況良好,免疫治療的長尾效應也讓她充滿期待。王小姐許下心願,等體力恢復得更好時,打算當志工鼓勵其他病友,因為她深知,一句鼓勵的話,對病友來說有多溫暖! 

過去20年治療無突破 三陰性乳癌「3高」嚇壞人

彰化基督教醫院長期關注女性健康,呼籲女性朋友重視乳房健康,同時鼓勵三陰性乳癌病友不要放棄追求希望的夢想,積極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每年新增約1萬4千名個案,相當於每37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新確診乳癌。其中,荷爾蒙受體ER、PR和HER2基因都呈現陰性的三陰性乳癌,因過往的治療武器匱乏,造成復發率高、轉移率高、死亡率高的「3高現象」,成為治療最棘手的乳癌類型。

文獻顯示,患者首次手術後5年內,復發機率是其他類型乳癌的1.5倍;台灣本土研究也顯示,9成以上三陰性乳癌患者出現癌細胞轉移現象,且以肺部和骨頭轉移尤為常見。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有對應的荷爾蒙療法、標靶治療可使用,三陰性乳癌過去20年來主要以化學治療為主,化療藥物雖一代換過一代,但藥物的快速失效也導致預後較差。 

精準免疫治療時代來臨 免疫治療併用化療助延命

然而,拜醫療技術快速進步之賜,近年三陰性乳癌的藥物研發出現重大突破,免疫療法可透過精準抑制癌細胞特定抗原,喚醒自身免疫能力來消滅癌細胞,並且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與複製,進而達到疾病治療和控制的效果,為這群病友帶來一線曙光。

陳達人醫師表示,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存活期通常不到1年半,但是,在免疫療法併用化療之下,研究發現PD-L1陽性之三陰性乳癌病友,半數的整體存活時間可超過2年,且降低約4成疾病惡化和死亡風險,大幅扭轉三陰性乳癌的治療困境。不過,目前因健保尚未給付,有些患者無法負擔、錯失治療良機,其實三陰性乳癌患者人數相對其他乳癌患者少,適度納入給付應不至於造成健保太大負擔,期盼政府多給三陰性乳癌病友多一點關懷和照顧。

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腫瘤中心,集結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整形外科、影像醫學診斷科、核子醫學科、病理科和復健科等多科別醫師,從早期篩檢和診斷、確診後的治療,完整提供專業又親切的醫療服務,獲得國健署頒發的「生命搶救王」和「篩檢效率王」等殊榮,並獲得病友推崇。

【延伸閱讀】

 肺阻塞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肺功能 你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嗎?

 打破類固醇迷思 長效類固醇助黃斑部不漏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35歲的蘇小姐,皮膚白皙、臉部少見血色,被朋友稱為「雪白美人」。她因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有便秘的困擾。某天上班時,彎腰撿拾地上物品起身後,忽然頭暈目眩,幾乎站不穩,趕緊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醫師仔細問診及檢查後,發現蘇小姐因痔瘡造成長期慢性失血,血色素只有3.2gm...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很多人可能不自覺面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怎麼休息都覺得疲憊、睡眠品質差、做事沒幹勁、消化系統頻繁出問題,甚至功能、記憶力下降,不只常常覺得煩躁,有些人還會胸悶不適,容易有莫名焦慮感。要想自律神經不失調 『陰陽』就要協調 什麼是自律神經?臨床心理師張巍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首度舉辦「Don’t Tag Me!這就是我!」活動,透過「我與標籤的距離」為題,邀請13歲以上的國人參賽,一起推廣「反霸凌」議題,期盼除了讓顱顏患者不再遭受異樣眼光外,每個人也都能免除可能被霸凌的恐懼。從小不愛讀書 卻被貼上不聰明的標籤金獎得獎人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