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莫名暈眩喘 當心「無感」心病上身

老人莫名暈眩喘 當心「無感」心病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老人家突然暈眩、虛弱、會喘,當心「無感」的心房纖維顫動已經找上門,門診就常見上了年紀的銀髮族,突然不適,雖也警覺有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但按著脈搏數了半天,一分鐘還是跳了6、70下在正常範圍,直到就醫接受心電圖檢查才發現,心跳數雖沒劇變,卻是漏了拍子的在跳,一下停頓一下又連跳。

老人心跳數正常 不代表沒心病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嵩豪說,類似症狀輕微、甚至本人沒什麼感覺的「無感」心房纖維顫動病人,以老年人最多,有人一次發作持續6小時以上卻仍不自覺致命危機已經發生。

臨床觀察發現,同樣是心臟亂跳,心房纖維顫動發生在不同年齡層,表現可能大不同,不像年輕人多半狂跳到每分鐘破150下、180下的激烈,有些老年人儘管每分鐘還落在60至100下的正常心跳速率區間,卻是非常不規則的節拍。

心房纖維顫動嚴重恐中風及致死 高危險群特別注意

黃嵩豪醫師指出,心房纖維顫動可分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兩種,瓣膜性多因從小的風濕性心臟病所引發的病變;絕大部分的心房纖維顫動是非瓣膜性,與甲狀腺亢進、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等有關,以台大醫院在金山進行的研究顯示,國人盛行率男性為1.4%、女性為0.7%。尤其,年紀是一大危險因子,因為盛行率從60歲以下的不到2%,一旦過了80歲大關,便躍升到10%以上。

黃嵩豪醫師強調,心跳亂了拍子,最怕血流因此紊亂產生血栓,一旦血管有了大血塊,打到哪裡就塞到哪裡,最嚴重恐導致中風,且心房纖維顫動病人比起一般人,中風機率足足高出2.2倍,若是合併75歲以上、女性、糖尿病、高血壓、曾中風過等危險因子的高危險族群,每年發生中風機率更高達2成。

傳統藥物副作用多 健保已給付新藥更安全

針對非慢性的心房纖維顫動病人,由於有機會回復正常的心跳節律,因此黃嵩豪醫師表示,在抗凝治療外,治療首重抗心律不整藥物,傳統雖有5、6種藥物可用,但對上述高危族群副作用較多,目前已有新一代抗心律不整藥物Dronedarone,副作用少且安全性高,是目前證實可以降低因心血管事件住院或死亡率的抗心律不整藥物,健保目前有給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32歲的邱小姐平時會心悸,手抖非常嚴重。某晚深夜與先生起爭執,突然間喘不過氣來,開始過度換氣被送往急診室。先用藥物控制穩定後,醫師發現邱小姐脖子浮腫,提醒要回門診檢查,但她因家務繁忙忘了。半年間,邱小姐經常夜間失眠,且心臟跳得特別用力、特別快、甚至出現不規律,某夜因感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心臟從胎兒時期形成後,就不斷跳動到生命結束,數10年來不間斷跳動,心臟若發生問題,換心機率微乎其微,如果突然發生心肌梗塞未即時搶救,恐怕出現後果不堪設想,唯有定期檢查,確定心臟健康狀況,才能接受治療與改變生活方式,維持心臟健康,把相關疾病風險降至最低。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入秋之後,早晚溫差變化大,以致許多小朋友感冒、發燒、咳嗽,近日兒科診所前大排長龍。藥師提醒,咳嗽是正常的生理防禦機制,但如果小朋友咳嗽超過2周,就要趕快就醫,多喝溫水或雞湯可舒緩喉痛不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師陳品君表示,大多數普通感冒(病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口腔中常見的具核酸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很可能增加腸癌發生機率。人體腸道擁有數千種細菌,但具核酸桿菌在腸道並不常見,研判很可能是口腔有傷口時,細菌藉機侵入血管,藉著血流抵達腸道,增加癌症發生機率。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