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B肝患者出現肝硬化 積極治療改善預後

B肝患者出現肝硬化 積極治療改善預後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七十歲的男性患者,他在十年前檢查發現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且超音波已出現早期肝硬化。經檢驗發現該患者有較高的B型肝炎病毒量及pre-S基因遺失突變;由於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具有pre-S基因遺失突變的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較高。因而在醫師的建議下,該病患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不但肝功能恢復正常,B型肝炎病毒量偵測不到,而且超音波也沒有呈現肝硬化也沒有發生肝癌。

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突變

收治這名患者的高雄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宏表示,該患者是在十年前檢查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超音波發現已有早期肝硬化,而且B型肝炎病毒量較高。經由進一步抽血檢測B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發現有Pre-S基因遺失的突變,因而建議患者要更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因為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B型肝炎病人若是出現Pre-S基因遺失突變,會較容易發生肝硬化及肝癌。而這位患者經由口服抗病毒藥物長期的治療,在有效抑制病毒之下,不但肝功能恢復正常,而且也沒有肝硬化及肝癌。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陳建宏醫師進一步指出,B肝會進展到肝癌主要是因為病毒生存在肝細胞之中,當人體的免疫細胞攻擊病毒時,會造成肝炎發作和破壞肝細胞;而肝細胞破壞後雖然肝細胞會再生,但也因此會造成肝的纖維化,反覆的肝炎發作容易進展為肝硬化進而發生肝癌。此外,B肝病毒會崁入人體肝細胞的DNA之中,造成人體DNA抑制或促進腫瘤基因的功能失調,進而導致肝癌的發生。

B肝病毒活動性帶原者需積極接受治療

臺灣尚未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前,國人的B型肝炎帶原率大約在15~20%。由於政府在民國73年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疫苗,目前30歲以下年輕人B型肝炎帶原率已不到1%。陳建宏醫師指出,大約有七成B肝帶原者是屬於病毒不活躍且肝功能正常的不活動性帶原者,這些患者只需要定期追蹤。但是有三成B肝帶原者是屬於B肝病毒活躍的活動性帶原者,這些患者則需要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B肝帶原者定期追蹤最重要

對於B肝帶原者要如何預防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呢?陳建宏醫師建議,生活作息應正常、清淡飲食、不熬夜、不抽菸、不酗酒及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超音波;至於B肝帶原者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目前主要是以B肝病毒量、肝功能和是否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3個指標當做治療的依據。但是,對於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遺失的突變者,由於將來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較高,因此可以建議病患更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電視廣告大打,香港腳會癢到讓人無法忍受,其實只是迷思!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指出,大多數的香港腳都不會癢,反而是濕疹才會反覆發癢,提醒民眾不要以為腳不會發癢,就不是香港腳,而掉以輕心,延誤治療時機。徐嘉琪表示,由於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國人習慣穿著包腳鞋,導致近3成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台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統計,目前收案失能長者共約1萬5千人,雖然已有各種照顧資源,但仍有3分之2的照顧者心理上覺得負荷沉重而疲倦。對此,台北市衛生局特別提醒,台北市長照個案家屬每年可獲得14-21天的「喘息服務」,讓照顧者能稍稍舒緩身心。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資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WHO設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嚼含菸草、檳榔或同時吸菸且嚼檳榔等,會使口腔、食道罹癌的機率提高;台南市立醫院社區服務課專員林培剛指出,為了能幫助更多民眾勇敢拒絕檳榔香菸,特地開設戒菸、戒檳班課程,希望民眾能踴躍參加。在台灣,每年約有5400名的口腔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花蓮一名30多歲的L先生,原本一直以為走路會喘是因為自己體重過重,沒想到最近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至花蓮慈濟醫院經過運動心電圖等檢查後,確診心臟內有一條血管,有85%的嚴重阻塞,院方決定利用最新引進的「全吸收性血管支架」來進行心導管手術。隨著醫藥科技的不停進步,被用來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