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引進全吸收性血管支架 開創心血管第二春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花蓮一名30多歲的L先生,原本一直以為走路會喘是因為自己體重過重,沒想到最近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至花蓮慈濟醫院經過運動心電圖等檢查後,確診心臟內有一條血管,有85%的嚴重阻塞,院方決定利用最新引進的「全吸收性血管支架」來進行心導管手術。

隨著醫藥科技的不停進步,被用來治療心肌梗塞的心臟支架種類也越來越多;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副院長表示,傳統的金屬支架在打通並支撐阻塞血管之後,由於無法被人體吸收,每年約有千分之三的機率發生慢性血栓,死亡率將近50%,而經全吸收性支架進行心導管治療,可以減低患部發生慢性血栓的狀況。

王志鴻副院長指出,全吸收性血管支架除了兼具塗藥效用,特別的是不同於傳統金屬支架,全吸收性血管支架會在人體內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大約兩至三年內,就會被身體完全吸收,可以避免因為金屬支架支撐而影響血管內皮細胞,進而失去血管原本的彈性。

根據統計,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名列第二,是繼癌症之後最常危及性命的疾病;王志鴻副院長呼籲,不管醫療科技再怎麼發達,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外食機會多,若再加上抽菸、飲酒等習慣,都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然而其實保持身體健康的最大訣竅,就是在生活習慣當中維持,而若有胸悶、胸痛身體不適等症狀,不要過度忍耐,應及早發現疾病、正確治療即可恢復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31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97歲人瑞素日健康狀況良好,並無治療中慢性疾病,平日生活起居尚可自理。一日早上右手手掌突發性劇痛、慘白發紫且冰冷無知覺,於是被家人送到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經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檢查後,發現心電圖為『心房顫動』而造成心律不整,導致左心房有血栓,然後才引起急性的血管阻塞...

閱讀詳情 »

針灸搭配超音波定位,再加上電療,使針灸治療再升級!41歲的邱小姐,自從車禍後便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手指尖麻木等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是,遍尋各大醫院卻都無法有效舒緩疼痛不適,直到日前輾轉,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在中西醫合治下,採用創新的超音波定位系統,精準找出受損神經;...

閱讀詳情 »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證實罹患肺腺癌,需先手術治療,她樂觀面對病情稱「只是一塊小蛋糕」。然而肺腺癌因早期無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多屬無法手術的晚期,其中4成患者更無法標靶治療。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強調,許多患者化療效果也很好,關鍵在於降低副作用,再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用藥,都能有效延長存活期。肺腺癌常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已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老年人口迅速成長,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不單純是老化或記憶減退,更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它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失智症將人的心靈之窗一扇一扇的關閉,失智長者由記憶障礙、定向障礙到完全失去智能,呈現進行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