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什麼都不記得了! 失智症你了解多少?

什麼都不記得了! 失智症你了解多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已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老年人口迅速成長,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不單純是老化或記憶減退,更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它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失智症將人的心靈之窗一扇一扇的關閉,失智長者由記憶障礙、定向障礙到完全失去智能,呈現進行式的日常生活功能衰退,以致無法獨立生活。

造成失智原因多 阿茲海默症最常見
依據統計,造成失智症原因最多的是阿茲海默症,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精神科陳彥志醫師表示,造成失智症的原因很多,一般的病因可以歸納如退化型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如營養內分泌失調、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顱內病灶、長期服用藥物、酗酒、化學毒素中毒或重金屬中毒後遺症等。

失智症非無藥可救 藥物、非藥物都能改善
針對失智症的治療,陳彥志醫師說明,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主要有膽鹼酶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用以減緩失智長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另外,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等,則用於改善失智長者的精神行為症狀。

在非藥物治療方面,藉由環境的調整(熟悉的、穩定的、有安全感的)、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認知訓練、懷舊療法、亮光、按摩、音樂治療、芳香療法、寵物治療、藝術治療、園藝治療等非藥物照顧方法,也能改善失智長者精神行為症狀。

長輩突然老番顛 當心是失智症惹的禍
陳彥志醫師強調, 當腦部各區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時,失智長者就可能做出令我們無法理解的事,「這不是失智長者能控制或預防的,所以他的不可理喻、令人頭痛的行為及生活無法自理,不是故意找麻煩。」事實上有可能是罹患失智症,應該要接受治療。

若要預防失智症,陳彥志醫師建議,可從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多動腦、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與多社會參與,與人際互動;同時減少危險因子,像是遠離憂鬱、不抽菸、避免頭部外傷和預防三高。

【延伸閱讀】過敏兒「啾」不停! 保護呼吸道很EZ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般人想到「心臟衰竭」四個字,往往以為快要死去了,為了破除民眾這種錯誤迷思,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特別針對心臟衰竭發表「疲球心」別名,其傳達衰竭的心臟因不夠力,而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重要器官的需要,因此比正常心臟腫大,但卻又疲軟無力,就像疲乏的皮球。 疲球心 死亡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氣候回暖較慢,今年腸病毒疫情遲來,趕快學會正確洗手,遠離腸病毒危害!醫師表示,雙手容易布滿細菌、病毒,家長接觸嬰幼兒前,一定要徹底清潔雙手,最好先將首飾取下,使用溫水搭配肥皂或洗手乳,至少持續30秒,才能有效達到清潔的目的。 嬰幼兒感染腸病毒 容易併發重症 根據疾管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年約30歲媽媽為2歲多女兒擦坊間「嬰兒」用乳液,這小女孩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一擦乳液,就開始搔癢、起疹子,很不舒服。美國加州致力於推廣有機護膚保養品的羅賓‧布朗(Robin Brown)表示,坊間部分號稱「嬰兒」用保養品含石化成分,不少小孩一擦這類保養品,便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33歲的許小姐(化名),身高160公分體重48公斤的她看起來身材苗條,之前都沒有運動的習慣,最近因為報名了夜跑活動,才開始認真練習,沒想到才跑了一個禮拜,右邊膝蓋前側就開始出現疼痛。起初症狀只在跑大約10分鐘後出現,她試著把跑步的速度減慢,症狀似乎有緩和一些,不過疼痛仍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