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肩頸疼痛、手指尖麻木,周邊神經病變上身…超音波定位+針灸電療解痛

針灸搭配超音波定位,再加上電療,使針灸治療再升級!41歲的邱小姐,自從車禍後便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手指尖麻木等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是,遍尋各大醫院卻都無法有效舒緩疼痛不適,直到日前輾轉,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在中西醫合治下,採用創新的超音波定位系統,精準找出受損神經;使用針灸電療,加上骨科聯合會診,才終於讓邱小姐擺脫疼痛困擾,重返職場!

肩頸疼痛 手指尖麻木,周邊神經病變上身…超音波定位+針灸電療解痛

41歲的邱小姐,自從車禍後便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手指尖麻木等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除了痛麻,還有僵直感、運動功能下降…小心周邊神經病變上身

什麼是周邊神經病變?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骨科主治醫師吳孟晃表示,外傷、退化性疾病、反覆性使用、先天體質、慢性疾病例如,洗腎或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都可能導致周邊神經病變,使患者出現肌肉無力、麻痺、感覺能力下降,或是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

且周邊神經病變常出現在肩膀、上肢、手腕或是下背部等部位。除了疼痛之外,最常見的外在表徵,便是感覺與運動功能下降,以及肩頸、四肢關節與軀幹出現僵直感等。病人常會感覺到痛或麻木,但卻找不出病因,造成生活品質下降。

周邊神經病變怎麼治療?骨科主治醫師這樣說…

吳孟晃醫師補充說明,一般過往針對周邊神經病變的治療方式包括,生活調節、物理復健、神經營養補充劑與神經調節藥物的應用等,例如,服用維生素B群、神經注射(局部施打類固醇,或服用改善神經訊號與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等,都是常見的治療方式。

手術則是在這些方式都無法改善或造成生活障礙時,需要針對真正的病灶做適當的治療。像是神經減壓、再生、移植手術等方式來改善症狀。除了上述方式外,中醫針灸療法也有很好的證據能夠證明其有協助神經修復,以及改善症狀的作用。

肩頸疼痛 手指尖麻木,周邊神經病變上身…超音波定位+針灸電療解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唐佑任醫師(左)與骨科吳孟晃醫師(中)共同會診,使用雙側頸部神經根電刺激治療,並搭配超音波定位與針灸電療,緩解病患不適。(圖片/北醫附醫提供)

超音波定位+針灸療法 中西醫合治周邊神經病變效果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進一步指出,傳統上民眾多會認為針灸就是要在穴位下針,但其實針灸療法還可以有更多的運用。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與骨科共同推出創新的傳統針灸,搭配超音波定位的治療新方法。

首先確定病人疼痛點後,骨科醫師先以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受損的神經通行路徑,再由傳統醫學科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可以集中刺激受損神經,減少受損組織沾黏,增進病人肌力並恢復痛溫觸覺,提升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的恢復,加速周邊神經的修復。

唐佑任醫師解釋,就以上述案例中的邱小姐來說,其之所以會這些症狀、問題產生,主要和其2年前因為車禍衝擊力道過大,造成頸部挫傷有關。雖然沒有發現明顯骨折、移位或是椎間盤突出等結構性傷害,但仍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雙側手指尖麻木,有時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歪頭、發呆現象。

邱小姐四處尋找醫療協助後,雖然前後被診斷為頸椎退化、壓迫神經根、揮鞭式症候群、腕隧道症侯群、創傷後症候群等。服用許多醫師給予的藥物治療,卻依舊無法有效緩解疼痛與麻木症狀。

肩頸疼痛 手指尖麻木,周邊神經病變上身…超音波定位+針灸電療解痛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與骨科中西醫結合,骨科醫師以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受損的神經,再由傳統醫學科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加速周邊神經的修復。(圖片/北醫附醫提供)

直到輾轉來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經診斷邱小姐是罹患周邊神經病變。於是決定採取傳統醫學科與骨科共同會診的方式,使用雙側頸部神經根電刺激治療,並搭配超音波定位與針灸電療,來緩解邱小姐的肩頸部疼痛和手指尖麻感。

而在後續安排接受右側頸部神經根阻斷,以及手腕局部注射後,邱小姐便不再出現往右歪斜的狀況。且經持續針灸電療後,雙手指尖的麻木感也從毫無知覺恢復至正常,重新回到工作跑道。

周邊神經病變纏身,疼痛難解?中醫西合治是另一治療新選擇

唐佑任醫師補充,臨床上會看到民眾因車禍衝擊、長期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到壓迫產生疼痛感,由於肌肉組織沒有受到傷害,即使透過核磁共振檢查也不易找到疼痛原因;透過超音波協助,可以清楚發現肌肉,或者神經沾黏與腫脹部位,再施以針灸與電療。

目前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統計,患有周邊神經病變病患例如,隧道症候群的病人,經過每周1次,共4到6次的療程後,麻痺與疼痛感約可緩解8成。且周邊神經病變,在透過傳統醫學科與骨科團隊中西合併共同治療下,也具有相當不錯的效果,可供有相關症狀、困擾之民眾參考。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8/748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戶外高溫室內酷涼 溫差衝擊心血管全台連日高溫衝擊,室外溫度頻頻超過攝氏35度,逼近攝氏38度。為了追求舒適,許多人空調溫度越降越低,卻忽略了進出室內外時溫差可能引發的致命危機!根據全球變遷通訊雜誌刊登論文指出,高血壓導致死亡的風險,將隨溫差幅度增加而提高,不得不慎。東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一名年約70多歲阿公抽菸菸齡40多年,雖然戒菸,但肺部還是出問題,不只常咳嗽、有痰,且動不動就喘,後來喘到進急診、住院,連從病床起身、上廁所都會喘,而這一切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惹的禍!治療COPD 需遵照醫囑、耐心用藥收治這名COPD長者的怡仁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林同學打算練出六塊肌及人魚線,今年暑假開始勤練游泳,不到一周感覺右肩痠痛,但他仍持續游泳;不料,疼痛情況加劇,連手抬起都有困難,痛到無法游泳。就醫檢查,確診為旋轉肌腱炎,經過藥物、復健治療,才能夠再次回到泳池。游泳運動傷害 肩部占4成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劉建廷指出,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剛滿20歲的小雲從小眼睛就有「大小眼」的困擾,為了能改善這問題,進而求助於整形外科醫師。開業整形外科醫師賴慶鴻表示,一個眼睛大、一個眼睛小,就是俗稱「大小眼」,有問題的眼睛,甚至看起來像加菲貓;小一點的那個眼睛,有提眼肌無力狀況,甚至許多來詢問雙眼皮手術的患者,也有一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