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走路每秒少於0.8公尺 小心潛藏疾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人老了,走路自然越來越慢!」這是許多人對老化概念的迷思;醫師提醒,走路慢代表行動力變差,而「行動力」是推算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每秒行走速度在0.8公尺以下,就應該注意他生、心理是否潛藏疾病,如關節疼痛、視力差、肌少症,甚至憂鬱症。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平均每秒最快的行走速度應大於1公尺,若老人家每秒行走速度小於0.8公尺就須注意;走路慢的因素可能是多重病因、單一病因、藥物副作用,甚至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礙造成。

常見因為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肌肉無力、視力不佳、周邊神經病變等生理問題,或是心理疾病如憂鬱症,甚至因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礙,使老人家步伐變小;然而這種小碎步走法,反容易造成步態不穩,提高跌倒風險。

照顧老年人,重點不應只放在「疾病」!

積極地預防失能,比事後治療疾病更須被重視。陳亮恭說,為人子女照顧家中長者,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正常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並以「行動力」作為健康評估,而非單以疾病做考量。

他提醒,老人家不需因為要保持身材等因素刻意減肥,因為老年人代謝較不好,吃少不一定能減掉脂肪,反而減掉體內蛋白質或肌肉,降低身體對抗外在疾病的能力。

另外,陳亮恭強調,對於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療標準應放寬,如果為了讓三高達標,比照一般人的標準用藥控制,恐增加副作用,結果各項都達標,沒發生併發症或中風,人卻失去行動能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時序進入秋冬,全球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多國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我國境外移入個案亦有增加趨勢。為降低國內社區傳播風險,及避免造成醫療體系負擔,今(2020)年12月1日將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發表「秋冬專案」,除8大場所強制戴口罩外,面對國際新冠疫情未見平息,12月1日零時起,所有登機來台民眾不論身份與目的,登機時都要檢附3日內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若抵台發現報告不實或規避等,最高將處15萬元罰鍰;另外,醫院通報採檢量,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秋冬專案」,今(18)日正式對外宣布,對於一般民眾影響最大政策改變,12月1日起8大類場所將強制戴口罩,經勸導仍堅持違規,最重可罰1.5萬元罰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相信民眾能團結一致,不聽勸導才會開罰,室內場合原則上要戴口罩,仍戶外可視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18)日宣布,日前暫緩50至64歲族群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將在12月1日將恢復接種,疾管署統計,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已施打544萬劑,扣除預留給校園疫苗,目前仍有30多萬劑,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強調,希望能在12月前完成所有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加購6萬劑流感疫苗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