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走路每秒少於0.8公尺 小心潛藏疾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人老了,走路自然越來越慢!」這是許多人對老化概念的迷思;醫師提醒,走路慢代表行動力變差,而「行動力」是推算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每秒行走速度在0.8公尺以下,就應該注意他生、心理是否潛藏疾病,如關節疼痛、視力差、肌少症,甚至憂鬱症。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平均每秒最快的行走速度應大於1公尺,若老人家每秒行走速度小於0.8公尺就須注意;走路慢的因素可能是多重病因、單一病因、藥物副作用,甚至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礙造成。

常見因為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肌肉無力、視力不佳、周邊神經病變等生理問題,或是心理疾病如憂鬱症,甚至因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礙,使老人家步伐變小;然而這種小碎步走法,反容易造成步態不穩,提高跌倒風險。

照顧老年人,重點不應只放在「疾病」!

積極地預防失能,比事後治療疾病更須被重視。陳亮恭說,為人子女照顧家中長者,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正常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並以「行動力」作為健康評估,而非單以疾病做考量。

他提醒,老人家不需因為要保持身材等因素刻意減肥,因為老年人代謝較不好,吃少不一定能減掉脂肪,反而減掉體內蛋白質或肌肉,降低身體對抗外在疾病的能力。

另外,陳亮恭強調,對於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療標準應放寬,如果為了讓三高達標,比照一般人的標準用藥控制,恐增加副作用,結果各項都達標,沒發生併發症或中風,人卻失去行動能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51

相關推薦

做運動訓練,真的要做到又酸又痛才有效?一不小心會釀成「筋膜過度使用症候群」,簡單來說,如果整天做同一件事、反覆使用,像是:媽媽手、網球手等等都屬於筋膜過度使用。而身體的肌纖維,就像條橡皮筋,一旦過度拉扯,就可能就會嚴重酸痛。TVBS 56台《健康2.0》告訴您潛伏在我們生活中的危機。 每天都在做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葉門微生物學暨分子生物學博士Fathiah Zakham專研細菌抗藥性研究,她近日獲得Gro Brundtland Award(格羅.布倫特蘭獎)的肯定,近日來台領獎,並進行學術交流。她說,她的國家正在內戰,家鄉的建築、機場遭戰火摧毀,為了來台灣,必須繞道,選擇安全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會控糖嗎?首先要看懂食品標示!糖友必須嚴格監控血糖,以防病情惡化,但多數糖友不知如何著手。為此,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安排營養師帶領糖友至賣場進行購物體驗課程,學習如何閱讀食品標示。 8成糖友不看食品標示 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紀玉秋表示,為提升糖尿病照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8歲老先生,罹患青光眼數十年,加上白內障、眼瞼下垂,視力更差到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孫子傳訊;就醫轉介至視覺復健特別門診,醫師建議,改善閱讀環境、調整手機光度,適時以濾光眼鏡輔助,如今能夠輕鬆閱讀、與孫子傳訊,也不怕過度使用傷眼。 視覺復健特別門診 輔導低視能患者 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