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奶奶下肢水腫痠痛 險釀致命肺栓塞危機

  許多女性常有小腿、腳踝、腳掌浮腫等困擾,有時雙腿浮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醫師指出,造成下肢靜脈水腫的原因相當多,包括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臟衰竭、肝衰竭、藥物副作用、下肢靜脈瓣膜逆流或栓塞等問題,需對症下藥,否則恐將引發致命危機。

  年齡78歲的李阿嬤因膝蓋不適而長年臥床,接受過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因人工關節滑脫,經評估後建議須再次開刀,不過,她雙腿嚴重水腫,經腎臟科醫師評估發現,李阿嬤雙腿痠麻且明顯腫脹,醫護人員以大拇指按壓皮膚,皮膚凹陷處竟久久無法恢復,顯示病情相當嚴重。

  下肢靜脈超音波檢查發現,下肢深層靜脈血栓,不適合再次手術,在採取藥物治療後,水腫狀況大幅改善,更降低了日後可能造成肺動脈栓塞的致命風險。臨床顯示,高致命性的肺栓塞病症約有90%來自於小腿靜脈栓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志說明,該名患者長年臥床以致血液滯留腿部產生血栓,進而引發水腫,必須持續服用抗凝血劑治療,甚至考慮以心導管手術(EKOS)溶解血栓。

  陳虹志說明,腿部產生的血栓可能在血液循環後回流到肺部,一旦導致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肺衰竭,如果沒有即時搶救,死亡風險極高。靜脈栓塞是指靜脈血管的中血液流動緩慢,逐漸聚積,以致於在靜脈血管形成血栓,原因為靜脈壓力低、血液濃稠、血液流動緩慢、血管內膜有損傷或是藥物等。

  深部靜脈栓塞常見於下肢,初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則常有疼痛、腫脹、肢體無力、行走不良,一般好發於長期臥床、久站、久坐、肥胖、中老年族群、中風患者、孕產婦、接受過重大手術及癌症患者。陳虹志提醒,長期臥床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風險較高,應在醫師評估是否採取藥物治療,高風險族群則建議穿著彈性襪,以增進靜脈血液回流。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氣溫驟降,冷空氣報到,很多人不想動、懶得動,讓很多人的體脂肪飆升,有可能出現脂肪肝的紅字報告,其實不管天氣再怎麼冷,都要規律運動。政府正在推動7333目標,一週運動7天,每次至少30分鐘,心率達到130,一旦養成運動習慣,就有甩油減脂作用,體脂肪回到正常值外,還能鍛鍊體鍛鍊...

閱讀詳情 »

「秋冬防疫專案」已實施上路,民眾進入八大類場所都必須戴上口罩。不過,近來網路上流傳「超商門口沒戴口罩被開罰單~3000元」,讓指揮中心2日深夜緊急澄清這是「假訊息」。總統蔡英文今天也在臉書貼出一張「澄清的圖卡」,希望大家直接轉傳、支援澄清。她強調,警察絕對不會有「埋伏在便利商店外開罰單」的這種情況。...

閱讀詳情 »

日本政府推國旅補助試圖振興經濟,卻導致武肺疫情一路延燒,重災區東京,今天新增533例確診,連續兩天飆破5百大關。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昨晚特別呼籲65歲以上及慢性病民眾,不要使用國旅補助趴趴走,但因為沒下強制令,民眾取消行程能不能退款,也成為問題。(民視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美國...

閱讀詳情 »

巢,讓人── 如蟻築穴、勞動創建; 作繭自居、離群閉鎖; 隨遇不安、浪遊漂泊。 每個人的巢都是自我存在的不同體現,有人充滿勞動力,隨時創建改造去鞏固生存空間;有人缺乏行動力,堅持離群封閉去嘲弄生存樣態;有人失去歸屬感,永遠漂泊浪跡去感受生存暫留。 後疫情時代,稻草人現代舞團演出創作群在今年深刻有感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