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奶奶下肢水腫痠痛 險釀致命肺栓塞危機

  許多女性常有小腿、腳踝、腳掌浮腫等困擾,有時雙腿浮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醫師指出,造成下肢靜脈水腫的原因相當多,包括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臟衰竭、肝衰竭、藥物副作用、下肢靜脈瓣膜逆流或栓塞等問題,需對症下藥,否則恐將引發致命危機。

  年齡78歲的李阿嬤因膝蓋不適而長年臥床,接受過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因人工關節滑脫,經評估後建議須再次開刀,不過,她雙腿嚴重水腫,經腎臟科醫師評估發現,李阿嬤雙腿痠麻且明顯腫脹,醫護人員以大拇指按壓皮膚,皮膚凹陷處竟久久無法恢復,顯示病情相當嚴重。

  下肢靜脈超音波檢查發現,下肢深層靜脈血栓,不適合再次手術,在採取藥物治療後,水腫狀況大幅改善,更降低了日後可能造成肺動脈栓塞的致命風險。臨床顯示,高致命性的肺栓塞病症約有90%來自於小腿靜脈栓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志說明,該名患者長年臥床以致血液滯留腿部產生血栓,進而引發水腫,必須持續服用抗凝血劑治療,甚至考慮以心導管手術(EKOS)溶解血栓。

  陳虹志說明,腿部產生的血栓可能在血液循環後回流到肺部,一旦導致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肺衰竭,如果沒有即時搶救,死亡風險極高。靜脈栓塞是指靜脈血管的中血液流動緩慢,逐漸聚積,以致於在靜脈血管形成血栓,原因為靜脈壓力低、血液濃稠、血液流動緩慢、血管內膜有損傷或是藥物等。

  深部靜脈栓塞常見於下肢,初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則常有疼痛、腫脹、肢體無力、行走不良,一般好發於長期臥床、久站、久坐、肥胖、中老年族群、中風患者、孕產婦、接受過重大手術及癌症患者。陳虹志提醒,長期臥床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風險較高,應在醫師評估是否採取藥物治療,高風險族群則建議穿著彈性襪,以增進靜脈血液回流。

相關推薦

環南市場上週因有41人PCR採撿楊姓,緊急宣布停市3天,今天正式復工,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前往市場視察,柯文哲指出,現在還有幾大問題要解決,包括未來進出市場要使用會員卡、物流和攤商合作,將貨品送至民眾家中且採無現金交易,最後柯文哲也表示現在環南市場改建經費已經花了60億,再花2、3億是小事,錢花下去就...

閱讀詳情 »

7月1日起疫苗擴大接種,然而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再開戰場批評「第七類是國家特權疫苗」。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宗彥今(6)日針對第七類緩頰,第七類也是各縣市民眾,也都是提高各縣市接種率。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召開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陳宗彥說明今日會議結論。陳宗彥表示,國內疾病傳播能力呈現下降趨勢,但仍然有部分...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武漢肺炎疫苗預約系統初步規劃,開放第9類「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及第10類「50至64歲成人」時進行,今天開始已經在金、馬、澎試辦。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疫苗抵台且數量夠的話,指揮中心計算後就會在規劃全國上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國...

閱讀詳情 »

政務委員唐鳳今(6)日說明施打意願登記,他表示這次的預約系統取代紙本造冊,並以64歲以下、18歲以上為主,其預約系統共分4個步驟:施打意願登記、簡訊發送、預約接種、實際接種疫苗。唐鳳表示,第9、10類的民眾以64歲為高限、18歲為下限,罕病、重大傷病者均以持有的證明卡做判斷,而高風險疾病者則是以健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