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師的10條健身小知識

老師的10條健身小知識

1. 【臉部運動】

工作間隙,將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張一合,帶動臉上全部肌肉以至頭皮,進行有節奏的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延緩局部各種組織器官的“老化”,使頭部清醒。

2.【咬牙切齒】

“咬牙切齒”可以拉動頭部肌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進而起到清醒大腦、增強記憶的功效。

3. 【伸懶腰】

當身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時,肌肉組織的靜脈血管就會淤積很多血液,這時伸個懶腰,便會促使全身大部分肌肉舒張或收縮。在短短數秒鐘的伸懶腰動作中,很多淤滯的血液被趕回心臟,這就可以大大增加循環血液的容量,改善血液循環。

4. 【搖頭晃腦】

而頸部由頸椎關節、血管、肌肉韌帶等組成,搖頭晃腦可使這些組織得到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腦部的供血,還可以減少膽固醇在頸動脈血管積沉的可能,從而有利於預防中風、高血壓及頸椎病的發生。

5. 【抓耳撓腮】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人體各器官均有神經末梢聚集在耳朵上。拉引、按摩耳朵能通過神經末梢對各器官進行刺激,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和組織間的代謝,調節人體臟腑機理,使機體得以改善,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6. 【練眼】

用眼工作時每隔半小時,遠望窗外1分鐘,再以緊眨雙眼數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作轉動眼珠運動。這樣有利於放鬆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7. 【彈腦】

端坐在椅子上,兩手掌心分別按兩隻耳朵,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擊腦部,自己可聽到咚咚聲響。每日彈10~20下有解除疲勞、防頭暈、強聽力、治耳鳴的作用。

8. 【梳頭】

用木梳從前額至頭頂部向後部梳刷,逐漸加快。梳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划破皮膚。這樣可刺激頭皮神經末梢和頭部穴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除疲勞、強身和促進頭髮生長的效果,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重要。

9. 【靜養內觀】

微閉雙眼,全身各部位放鬆,隨著深呼吸運動,由頭到腳,如溫水蒸氣浸潤全身,如此做3~9次頓感輕鬆舒適,疲勞頓消,其目的在於加強內臟的鍛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時序入秋冬,溫差變化大,許多長者在秋冬會出現「夜咳」情形,影響睡眠與生活,75歲的陳爺爺就是1個例子,每到秋冬就咳嗽咳不停,經常半夜咳醒,影響睡眠品質,白天精神不繼。 求助各醫療院所確定無肺部疾病後,陳爺爺來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林亞萱醫師評估陳爺爺他是因為天氣轉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例行記者會由莊人祥發言人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出席,發言人莊人祥公布新增4例境外移入,無本土案例,死亡個案零新增。 ▲10月26日新冠個案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第12輪第2階段於今(26)日上午10時開放預約第2劑AZ疫苗,指揮中心統計,75.5萬人符合資格,截至今日中午12時,已有41.5萬人預約接種疫苗,占5成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並未出現AZ棄打狀況。 指揮中心統計,第12輪疫苗於第1階段自10月22日開打至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文具潛藏健康危機!孩子邊作畫的同時,也在吸入過量的總揮發性有機物!根據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與社團法人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共同推動「2021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顯示,幼兒園常見之文具是室內環境中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的主要來源,常見的白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