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令運動失效的5個細節

令運動失效的5個細節

 

1.墨守同一套力量練習
狀況:如果一遍遍重複同一套練習,我們的肌肉會逐漸適應。由於每次練習只能刺激有限數目的肌肉纖維,健身鍛煉會因此而停滯不前。但是,如果我們階段性地加入新練習或輪換不同的練習,從各種角度鍛煉,就會有更多的肌肉纖維得到鍛煉,從而達到提高肌肉彈性、增加肌體力量的目的。
糾正:對於每個肌肉群,學習2~3種練習方法,嘗試新角度和新器械,如果沒有教練的指導,可以參考相關書目和錄像帶。例如,如果你經常平躺著完成啞鈴推胸練習,那麼可以嘗試調整長凳的角度;如果你平常使用推胸訓練器,那麼可以嘗試啞鈴推舉或槓鈴推舉訓練。學習多種訓練方式,盡量每6~8週就換1套練習。
 

2.動作重複過快
狀況:在力量練習時,如果動作重複完成得過快,那麼由於勢能的輔助,肌肉將得不到足夠刺激,燃脂量也會大打折扣。此外,還容易導致肌肉和結締組織的損傷
糾正:每個動作需要6秒的時間——2秒抬舉,4秒放下。在放下的過程中,由於有重力輔助,所以這一階段應該把動作放得更慢,以便達到足夠的強度。專家認為,放慢動作是一項重大的改進,這樣,你可以從力量練習中獲取最大收益。

3.練習強度過高、過頻繁
狀況:如果身體在耐力練習或力量練習之間沒有得到充分休息,那麼不但無法進步,還會損耗現有的健身成果。
糾正:為了保持肌體的活力和運動的新鮮感,健身計劃應張弛有度,即短時間耐力訓練(如20分鐘)與長時間低強度練習(40~60分鐘)穿插進行。每週的高強度練習不應超過2次。要知道,訓練強度越大,身體恢復起來就越慢。理想的狀態是每週2天的高強度訓練,1天的休整時間。在力量訓練方面,針對同一肌肉群的2次練習之間應至少休息1天。

4.耐力訓練缺乏挑戰性
狀況:耐力練習沒有挑戰性跟訓練過度一樣,會損害現有的健身成果。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為了少用力多燃脂,你需要每週2次挑戰自己,訓練到氣喘吁籲為止。
糾正:與其始終按部就班地進行中高強度的耐力訓練,不如每週插入2次高強度的訓練。例如,在跑步機上熱身10分鐘後,加速跑或坡度跑30秒~1分鐘,然後再進行1~3分鐘的中高強度練習作為恢復。這樣交替10~20分鐘,再停下來。

5:啞鈴重量不適宜
狀況:啞鈴的重量過輕,無疑達不到訓練目的,不益於肌肉力量、彈性和骨骼密度的提高。而重量過重,則會加大受傷風險。此外,你還不得不啟用其它肌肉來幫助抬舉重量,比如,使用全身的力量來完成肱二頭肌的屈伸動作,這樣無法使目標肌肉得到充分鍛煉。
糾正:對於高強度的力量練習,每組練習做4~6次,而對於中等強度的力量練習,每組練習做8~12次。重量的選擇要適宜,以每組練習的最後幾次十分吃力才能完成為宜,但又不能重到使動作變形的程度。如果完成最後1次練習後,感到自己還有能力再做1次,建議你把重量增加5~10%。你也許會發現,當大幅增加了重量之後,你會減少重複的次數,這不要緊,只要目標肌肉在最後幾次重複中感到疲勞即可。放心,抬舉至疲勞是不會把肌肉練得碩大粗壯的。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每年4至5月恙蟲病例數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今年截至目前統計,高雄市累計4例恙蟲病確診病例,與去年同期8例相比,降幅5成。恙蟲病潛伏長 做好保護措施恙蟲病的潛伏期約6至21天(通常9至12天)...

閱讀詳情 »

日前有女網友在網路社群上PO出自己男友太陽穴長「疔子」,留下宛如彈孔般傷口的恐怖照片,引起網友熱議,直呼實在太可怕了。什麼是「疔子」,和痘痘有何不同?又有哪些人是高好發族群呢?若疔子不幸上身,又該怎麼辦?就讓我們聽專業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疔子又可以稱作「癤子」、「癰」,指的是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一名28歲黃姓上班族女子,長久受到便秘困擾,因腹痛持續了6天,無法再忍受疼痛,才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乙狀結腸處長出3公分左右腫瘤,造成腸道完全阻塞。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宏哲,在左下腹進行臨時腸造口手術,讓堵塞在腸子裡的排泄物能先排空,避免腸子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又現2例麻疹!疾管署日前公佈兩名麻疹病例,其中一名南部30多歲女性,由上海搭機返台後,陸續出現咳嗽、發燒及出疹等症狀:另一名中部40多歲護理師,疑似遭到醫院一名30歲男患者傳染,該名男子日前曾去中國出差,也被列為疑似病患。中國工作染麻疹 護理師疑似醫院染病疾管署副署長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