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猝死頻傳 陳亮恭建議4類人先暫緩

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猝死頻傳 陳亮恭建議4類人先暫緩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苗大規模開放施打,近日卻傳出幾位「壯壯世代」(75歲以上)在接種後猝死的消息,讓許多人擔憂甚至不敢去接種。施打疫苗是否安全無虞?台北市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在接受「壯新聞」Podcast節目獨家線上專訪時,針對疫苗關鍵問題給予專業回應。


疫苗利大於弊 但這幾類民眾可先暫緩接種


「整體來說打疫苗的好處仍然是大於壞處」陳亮恭認為,群體的免疫力對於疫情至關重要,無論是「壯世代」(65歲以上)或「壯壯世代」(75歲以上),只要是健康、行動自主的人,即便有慢性病也都該去打疫苗。而對於大家最在意的疫苗風險問題,他借鏡挪威的調查報告表示「機會不大但風險存在」,建議以下幾類民眾可以先暫緩接種,交由主治醫師評估,包括:


1.易對藥物過敏者。
2.具血液相關特殊疾病者。
3.造血功能異常者。
4.長期臥床、失能者。


陳亮恭表示,疫苗上市前雖有經過的臨床試驗,但其對象主要針對「一般成年人」,這也造成疫苗的「缺口」。此外,「疑似」因疫苗導致壯壯世代猝死的案例也非台灣獨有,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兩者間的因果關係,但年紀較長或長期臥床的壯壯世代,通常較容易因為健康上的風吹草動引發巨大反應,建議可先交由醫師評估。


接種後如何自我評估 以下指標成關鍵


接種疫苗後,哪些身體反應需要留意?何時又該儘速就醫?對此,陳亮恭坦言,目前全世界的經驗非常有限,但過去有相關研究指出,這類的猝死案件有7成與「心血管」有關。因此,建議民眾在施打後的「前3天」,除了量測體溫外,多針對血壓、呼吸、心跳等「有關心血管代謝的指標」進行量測,以防它們慢慢在變化,而我們卻不知道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高齡醫學新觀念 勿把「壯壯世代」當成一般成年人


「不可以用對成年人累積的知識去推估他們!」面對這次疫苗風波,陳亮恭引用「高齡醫學」的觀念,直言,65歲以上壯世代或75歲以上壯壯世代,其實對藥物、治療、環境等挑戰都異於一般成年人,醫療處置方式更不該相同。然而,許多人僅把他們當成「年紀比較大的成年人」而已,這容易造成「決策與思考的缺口」。


他舉例,在過去施打流感疫苗的經驗中,對身體較差的壯壯世代往往效果「不如預期」。而此次疫情中,雖然「以群體的死亡風險」來決定接種順序並沒有錯,但是,許多壯壯世代相較年輕人更不會在外面「趴趴走」,反而他們身邊的「照顧者」或家屬也許更該提高順位。最後,陳亮恭呼籲各界應建立「他們(壯壯世代)就是不一樣」的認知,才能讓相關決策更加細緻。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 36歲林小姐在南科園區工作,結婚一年多來,肚皮始終沒動靜,吃了兩年中藥調體質、做了兩次人工受孕都宣告失敗。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卵巢長了一顆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術後兩側輸卵管阻塞,沒有辦法自然懷孕。後來,開業婦幼中心院長潘咸安醫師建議做試管嬰兒,成功生下三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小王爺」陳麗麗日前因為腦溢血病逝,雖然她在近年因為腎衰竭得洗腎,而且還曾經中風,身體已持續崩塌;但是消息傳來,仍不免令人感到難過。心臟科醫師提醒,在寒冷的氣候下,尤其是有高血壓以及曾經中風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四大保命原則。 依循病人意願 平靜的往生 陳麗麗因飾演「小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當出現傷口時,千萬不要亂敷東西!一名木匠在切割木頭時,不慎受傷、鮮血直流,這名木匠就嚼一嚼菸草,再將菸草敷在傷口上,希望這樣可以止血,結果不但沒有止血,反而讓治療更為困難。 菸草黏在傷口 醫師清創更困難 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醫學科簡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中年人從椅子上或蹲姿起身時,若常感覺頭暈、輕微頭痛,就要提高警覺,這種現象代表血壓暫時下降,醫學名稱為「姿勢性低血壓」。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常出現這種現象的人,20年後出現失智症的風險較高,老年認知功能也容易變差。 姿勢性低血壓 可能對大腦造成永久傷害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