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年人運動、飲食若犯這兩大錯誤! 恐害肌少症失能風險大增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運動只做有氧運動,吃東西又刻意避開肉類、蛋、海鮮,銀髮族一旦落入錯誤的運動及飲食觀念,當心反而可能因此陷入「肌少症」危機,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6都民眾的最新調查就發現,國內長者對於肌少症的防範意識仍相當不足。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高達7到10%,但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6都民眾進行調查卻發現,50歲以上國人僅有半數聽過肌少症,且其中僅有26.4%答對防治肌少症的飲食原則、10.1%答對增肌運動種類。

明明有在爬山或在公園運動,怎麼還會得肌少症?解答銀髮族的疑問,調查顯示,雖有44.4%長輩有每天運動的習慣,且高達8成是以「散步、健走」為主,但熟齡長輩其實更該選擇從事肌力訓練才能避免肌少症。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顧問、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郭家驊說,有氧運動雖有助提升心肺功能,但肌力訓練才是維持肌肉量及肌力,最好的方法。且肌力訓練非年輕人專利,千萬別認為上了年紀就不能做!事實上已有研究證實即使到80到90歲,高齡者仍可選擇合適自身體能狀態的肌力運動,促進肌肉細胞汰舊換新,達到肌力倍增與阻止肌肉量下降的效果。

郭家驊說,特別建議長輩可學習深蹲等強化臀腿肌力的運動,以降低跌倒的風險。如果狀況許可,最好能養成習慣至運動中心或健身房找專業教練指導動作及調整強度,以避免受傷。

除了選錯運動項目之外,很多長輩認為只要「少油、少鹽、少糖」就能維持健康,這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表示,調查同時發現,年過50歲之後,有3成會選擇少吃肉類、蛋、海鮮,但過於限制飲食恐反造成營養不良,更不易維持肌肉量。

蔡佳君說,在均衡飲食的大前提之下,年長者仍需注重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包括黃豆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肉類及乳品類,想正確養生就得改掉錯誤的健康觀念,透過飲食均衡再加上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抗型運動就能遠離老年失能最大兇手的肌少症威脅。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調查曝台灣「中醫粉」有3成 年輕化19歲以下6成因這毛病找中醫

老年重聽別輕忽! 研究示警:馬路上恐躲不過「後方危機」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受惠治療藥物進步,大腸直腸癌晚期也有治癒機會。(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當從醫師口中聽到自己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別慌張,就算診斷是晚期,也有「治癒」機會!受惠於藥物的進步,現在病人可用武器越來越多,長庚醫院體系院內研究就發現,即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若能適時接受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乖小孩就給糖吃?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不少家長與老師習慣給含糖飲料、零食、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等孩子愛吃的食物,當成獎勵或是解決孩子情緒的手段,以為大不了蛀牙、發胖而已,但專家警告,這樣做其實容易造成孩子長不高,增加過動、未來罹患慢性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為了讓部落長者生活更健康,原住民族委員會依據長照2.0規劃推廣的文化健康站,預計明年可達380站。今(30)日原民會舉辦「108年文化健康站成果發表會」,由夷將Icyang主委說明三年來的成果,衛福部代表也出席記者會,現場邀請新北市汐止文健站長者展現活力健康操,並展...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人突然路倒、心臟驟停猝死,若能馬上使用「紅盒子」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就有可能救人一命,台北市衛生局今(30)日指出,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已經設置2049台AED,設置AED場所有1602處,普及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